最近蒋万安这一举动,让不少人目瞪口呆。上午还和郑丽文笑着握手,下午立刻反转,直接

文人学社 2025-10-25 10:02:28

最近蒋万安这一举动,让不少人目瞪口呆。上午还和郑丽文笑着握手,下午立刻反转,直接当面谈判,简直比翻脸还快。大家以为他会继续按套路走,其实他一点机会都不给,摆明了就是“按规矩办事”,不跟风拿关系说事,也不玩什么小圈子,合作只认实力,没诚意别浪费时间。 事件的起因源于一项台北市公共设施改造合作提案。 郑丽文及其团队此前就该提案与蒋万安方面有过初步接触,双方在公开活动中碰面时,还保持着友好互动,上午的握手寒暄被在场媒体记录下来,当时外界普遍认为后续协商会按 “先寒暄、再磨合” 的常规节奏推进。 没人想到,当天下午的正式谈判中,蒋万安直接切入核心议题,明确提出合作需满足的三项基础条件:项目预算透明化、施工进度可追溯、民众意见纳入决策环节,且不接受任何基于私人关系的特殊条款。 这种转变并非毫无征兆。蒋万安在过往处理台北市政务时,就多次强调 “程序优先” 原则。 此前推进捷运线路优化项目时,他要求所有参与投标的企业必须提交完整的技术方案与成本核算,不允许通过私下沟通获取额外信息;处理社区改造争议时,也坚持召开公开听证会,让不同群体的诉求都能被听见。 这些经历形成的行事逻辑,在此次谈判中自然延续 —— 友好互动是人际交往的礼貌,而合作决策必须基于规则与实力。 谈判现场的细节更能体现 “按规矩办事” 的底色。 当郑丽文团队提出 “先启动合作,细节后续再完善” 的提议时,蒋万安直接拿出台北市政务合作的标准化流程文件,指出未明确关键条款的合作不符合规定,可能导致后续权责不清,影响项目推进效率。 他还当场展示了过往类似 “先推进、后补细节” 项目出现的问题案例,用实际案例说明坚持规则的必要性。 这种不回避问题、不模糊标准的态度,让谈判少了迂回,多了直接。 “合作只认实力” 的标准,在谈判中转化为具体的评估维度。 蒋万安方面明确,合作方需提供过往同类项目的实施经验、团队核心成员的专业资质、应对突发问题的预案等材料,这些将作为是否推进合作的核心依据。 对于郑丽文团队提及的 “过往合作关系”,他表示尊重过往互动,但新合作需重新基于实力评估,不能直接沿用旧关系作为信任基础。 这种做法避免了 “小圈子” 可能带来的资源倾斜,也让合作更具公平性。 外界最初的 “目瞪口呆”,逐渐转化为对这种行事风格的理解。 有熟悉台北市政务运作的人士指出,以往类似合作协商常因 “人情考量” 拉长周期,部分项目甚至因前期标准模糊导致后期纠纷不断。 蒋万安此次的做法虽看似 “不留情面”,却能缩短协商周期,减少后续风险,符合高效政务的要求。还有民众在社交平台留言表示,希望看到更多 “按规矩办事” 的案例,让公共事务决策更透明、更可靠。 蒋万安的这一举动,也传递出对 “合作诚意” 的清晰定义 —— 诚意不是表面的友好互动,而是愿意遵循规则、展现实力、直面问题的态度。 他在谈判结束后表示,拒绝无诚意的合作不是 “不给机会”,而是对项目负责、对民众负责,只有双方都带着明确目标与合规方案参与,才能真正实现合作共赢。这种对诚意的理解,为后续类似合作树立了可参考的标准。 从上午的握手寒暄到下午的规则坚守,蒋万安的行事转变看似突然,实则是对合作本质的精准把握。 不被人情裹挟、不被套路束缚,用规则明确边界,用实力衡量合作,这种务实态度不仅能推动具体项目高效推进,更能为公共事务合作注入理性与公平的力量,这正是当下政务处理中值得肯定的正能量。

0 阅读:0

猜你喜欢

文人学社

文人学社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