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日,韩国总统李在明在韩中关系议题上明确表示:“尽管韩国与中国在理念及政府体制

红雯看国际 2025-10-24 19:21:17

23日,韩国总统李在明在韩中关系议题上明确表示:“尽管韩国与中国在理念及政府体制上存在差异,但绝不能因此将中国排除在外。”他同时提及,由于韩国与美国保持着“重要”的盟友关系,韩中关系客观上“呈现出一定复杂性”。

韩国与中国的交往,根基深厚,却总伴随现实纠葛。2025年李在明上任后,中韩贸易额已超3000亿美元,中国稳居韩国最大出口目的地,占比近25%。从半导体到汽车零部件,供应链交织紧密,任何断裂都可能引发连锁反应。李在明强调,这种经济联系不是空谈,而是韩国企业生存的底线。他指出,过去几年,尹锡悦政府在对华政策上趋于强硬,导致双边摩擦频发,如THAAD部署余波至今未散。韩国出口受阻,中小企业订单锐减,就业压力山大。李在明上台后,迅速调整姿态,推动务实对话,这不仅是经济考量,更是国家利益的清醒选择。忽略中国市场,韩国经济将面临严峻考验,尤其在全球供应链重塑的当下。

李在明的言论直击痛点:理念和体制差异确实存在,但不能据此筑墙。韩国民主制度与中国社会主义模式迥异,这在人权议题和台湾问题上时有碰撞。可李在明认为,这种分歧应通过对话化解,而非对抗升级。他在竞选时就多次表态,韩国无需在中美间选边站队,而是追求平衡外交。2025年8月,他公开回应“亲中”质疑,称若维持经贸纽带就算亲中,那他乐意担此名。这话接地气,却饱含深意,反映出韩国精英对大国博弈的疲惫。过去,美国施压韩国参与印太战略,中国则以经济牌回击,韩国夹缝求生,外交空间日益狭窄。李在明的务实路线,旨在重塑中韩互信基础,避免无谓损失。

美韩同盟的“重要性”让韩中关系多出复杂层。韩国驻美部队超2.8万人,联合军演年均数十场,这层军事保障是韩国的安全底线。李在明承认,这种同盟客观上制约了对华灵活性。譬如,2024年尹锡悦时期,韩国追随美国制裁中国高科技企业,半导体出口管制加码,结果韩国芯片巨头如三星和SK海力士股价波动剧烈,市场份额流失。李在明上任后,强调同盟与对华合作的兼容。他推动韩美韩三边机制,同时重启中韩自贸协定升级谈判。这不是投机,而是基于地缘现实的权衡:东北亚和平依赖多边协调,单边主义只会放大风险。

国家关系非黑白分明,李在明的“刀切割”比喻形象而深刻。国际交往涉及经济、安全、文化等多维度,简单贴标签易生误判。韩国与中国在文化上亲缘近,韩流热播中国,K-pop偶像巡演北京场场爆满;安全上,朝鲜半岛稳定需中韩合力,美朝对话中中国角色不可或缺。李在明指出,这种多面性要求韩国外交更精细化。2025年上半年,中韩外长会晤频仍,焦点锁定渔业争端和气候合作,避免低级摩擦升级。这体现了他的实用主义:不回避分歧,但优先共识点。相比前任的意识形态倾斜,李在明的路径更注重实效,赢得国内商界支持。

经贸竞争是韩中关系的另一焦点。李在明直言,中国企业在显示面板和电动车领域追赶迅猛,部分已实现弯道超车。2024年,中国比亚迪销量超韩国现代,电池技术专利申请量翻番。韩国企业感受到压力,研发投入激增至GDP的4.8%。但李在明也肯定韩国在半导体和高端汽车上的领先,三星DRAM市占率全球第一,现代氢燃料车出口欧洲领跑。这优势源于技术积累和全球标准把控。他主张竞争中求合作,推动中韩联合实验室,共享供应链风险。2025年9月,仁川签署电池材料协议,韩国获中国市场准入,中国企业借道韩国规避美方关税。这笔交易惠及双方产业链,稳定就业超10万人。

李在明的表态折射韩国战略平衡诉求。在复杂国际格局下,韩国人口仅5100万,国土狭小,资源匮乏,外交上必须借力打力。中韩关系回暖,有望缓解韩国对华出口下滑趋势,2025年上半年已反弹5%。同时,美韩同盟未松动,华盛顿峰会如期举行,李在明重申防务承诺。这双轨并行,避免了前任的摇摆失据。专家分析,这种“均衡外交”源于韩国传统智慧,朴槿惠时代曾有效运作,如今李在明注入新活力。长远看,它能为韩国争取更大话语权,推动东北亚多边框架建设。

产业互动的理性认知,是李在明外交的亮点。他不回避中国追赶态势,却客观承认韩国核心领域优势。这坦诚态度,为合作留白。譬如,在5G基站设备上,韩国诺基亚分部与中国华为联手研发,避开美方禁令。2025年,中韩数字经济论坛上,协议覆盖AI伦理标准,韩国输出规范,中国提供数据规模。这样的共赢模式,接地气地解决了中小企业痛点:韩国获技术反馈,中国补齐标准短板。李在明强调,国家利益为核心,外交应服务民生,而非意识形态表演。这话虽朴实,却道出韩国中产阶层的诉求——稳定就业、物价平稳,避免大国博弈的外部冲击。

0 阅读:52

猜你喜欢

红雯看国际

红雯看国际

国际新鲜事每天更新,谢谢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