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90年,朱元璋下令抄陈家时,8岁的陈子善怒吼道:“我祖父陈德为你挡了9箭,我

蕊蕊聊过去 2025-10-24 14:53:37

1390年,朱元璋下令抄陈家时,8岁的陈子善怒吼道:“我祖父陈德为你挡了9箭,我父亲也为大明战死沙场,为何要抄我家?” 元末天下大乱,安徽凤阳饥荒闹得民不聊生。朱元璋本是皇觉寺和尚,1352年投身郭子兴义军,凭着那股机灵劲儿,很快就带兵打下定远。陈德是凤阳老乡,早早跟上,战场上总冲在头里。1355年,他随朱元璋四处征战,郭子兴一走,朱元璋对上陈友谅、张士诚这些劲敌,就定下先筑墙、后屯粮的稳打稳扎路子。   1363年夏天,鄱阳湖上风起云涌。陈友谅带六十万大军、千艘战船堵住湖口,朱元璋这边才二十万人马,船少得可怜。仗一打响,徐达领兵直捣黄龙,汉军前锋败得一塌糊涂。俞通海跟上烧船,毁了二十多艘敌舰,黑烟冲天。朱元璋正指挥得起劲,三艘小船突然杀出,直奔中军。张定边带人上船,先宰了韩成、陈兆先,逼得朱元璋船搁浅没法跑。 张定边瞅准机会,下令射箭,九支箭直奔朱元璋。陈德上前挡住,全中身上,从肩到腹,箭尾直颤。常遇春、俞通海赶来救场,张定边带伤撤了。朱元璋扶着陈德,说今日你舍命,他日定不负你。仗打拖四十多天,朱元璋用火攻水战,终灭陈友谅主力。陈德伤好后,又带兵擒张士诚,北伐元朝,立下汗马功劳。 1368年,明朝开国,朱元璋登基,陈德封临江侯、大都督,位高权重。洪武十一年,1378年,陈德旧伤发作,病逝京中。朱元璋停朝三日,追封杞国公。儿子陈镛接爵,继续上阵杀敌。洪武二十年,1387年,陈镛在边关阵亡,才三十一岁,留下八岁儿子陈子善。 陈家本是开国功臣,可好景不长。洪武十三年,胡惟庸案爆出,牵连一大片。朱元璋为防权臣作乱,查得铁板钉钉。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案子再起,陈家旧事被挖出,朱元璋下旨抄家。锦衣卫冲进陈府,家产金银绸缎全卷走,爵位废掉,男丁下狱,妇孺流散。   抄家那天,陈府乱成一锅粥。陈子善挤到堂前,抬头冲朱元璋喊:“我祖父陈德为你挡了9箭,我父亲也为大明战死沙场,为何要抄我家?”这话一出,满堂鸦雀无声。朱元璋听了,嘴角一扯,说朕只抄家产,你该谢恩。抄完后,他念旧情,独留陈子善不株连,寄养乡里续香火。 这事儿搁现在说起来,透着股子酸楚。陈德父子为大明出生入死,挡箭捐躯本该青史留名,可一纸诏书,全家散了。朱元璋不是忘恩负义,他从乞丐到皇帝,深知江山来之不易。胡惟庸案里,党羽横生,稍不留神就亡国。他铁腕治下,宁可错杀一千,不可放过一个,保住新生政权稳稳当当。 话说回来,陈家案子不是孤例。明初那些开国元勋,好些都栽在猜忌上。李善长、蓝玉,一个个抄家灭门。朱元璋这人,出身草根,吃过元朝的苦,怕的就是权臣尾大不掉。鄱阳湖那九箭,是陈德真金不怕火炼的忠义,可社稷在前,私恩得让路。这道理古今通用,提醒我们,个人荣辱小,家国大义重。 陈子善长大后,隐居乡野,守着祖训过日子,没再沾官场。明廷里,这故事传开,成警钟长鸣。朱元璋晚年悔过,编《皇明祖训》,叮嘱子孙别重蹈覆辙。可惜,明朝二百多年,猜忌这事儿没断根。   从陈德到陈子善,三代人马革裹尸,换来一脉香火。朱元璋留他命,不是心软,是对功臣最后的交代。搁老百姓眼里,这皇帝狠是狠,可江山稳了,百姓日子好过了。党史里讲,革命先辈也这样,个人牺牲换集体安宁。 回想那年头,凤阳老家还穷,朱元璋、陈德从泥腿子起步,杀出一条血路。鄱阳湖水战,六十万对二十万,硬是翻盘了。这不光是兵法,更是骨子里的韧劲。陈德挡箭那刻,赌的是国运,不是私谊。抄家时,陈子善那句质问,戳中多少人心窝。八岁娃懂的忠义,大人反倒纠结恩怨。   如今看这事儿,感慨多多。我们国家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多少先烈抛头颅洒热血。像陈德那样,关键时刻顶上,换来后世太平。朱元璋的猜忌,提醒领导者得警惕腐败,可也得宽容人才。  

0 阅读:156

猜你喜欢

蕊蕊聊过去

蕊蕊聊过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