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忍的时候,中美打不起来。中国不忍的时候,中美有打起来的风险。但中国忍了你美国

烟雨评社 2025-10-23 11:50:38

中国忍的时候,中美打不起来。中国不忍的时候,中美有打起来的风险。但中国忍了你美国几十年,把中国习惯当成日本韩国了,还是把中国习惯当成法国德国了? 奥巴马后来在他的回忆录里写了一句很重的话,他说,中国之所以能和美国相安无事这么多年,关键在于它守住了“韬光养晦”这条线。 先说说中国 “忍” 的这几十年里,到底在面对什么。从上世纪 90 年代的台海危机,美国航母开进台湾海峡施压,到后来在经贸领域频繁对中国企业加征关税,再到近几年在半导体领域搞技术封锁、推动 “印太战略” 围堵中国,美国对中国的打压几乎没断过。 但中国一直保持克制,不是因为怕,而是因为有更长远的发展目标 —— 那时候中国需要稳定的国际环境来搞建设,需要通过合作积累实力。 比如 2001 年中国加入 WTO 后,即便面对美国多次发起的反倾销调查,也始终通过 WTO 机制协商解决,没有搞对等报复;就算美国在南海搞 “自由航行” 挑衅,中国也主要通过外交渠道抗议,同时加快自身国防建设,用实力守住底线。 这种 “忍耐” 是战略层面的选择,不是无原则的妥协,可美国却把这种克制当成了 “软弱”,以为中国会一直顺着他们的节奏走。 为啥说中国不是日本、韩国?日韩和美国的关系从根上就和中美不一样。日本在二战后被美国军事占领,后来签订《美日安全保障条约》,允许美国在日本驻军,在安全上完全依赖美国。 韩国更是从朝鲜战争后就和美国绑定,驻韩美军至今还在韩国境内拥有 “治外法权”,日韩在外交、军事上都很难脱离美国的影响,只能在战略上跟着美国走。 可中国是主权完全独立的大国,从新中国成立那天起就坚持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从来没有让外国在自己国土上驻过一兵一卒,也不会允许其他国家对中国的内政指手画脚。 比如在台湾问题上,中国始终坚定维护国家主权,就算美国多次卖武器给台湾,中国也会通过军演、制裁等方式反制,绝不会像日韩那样对美国的要求 “言听计从”。美国要是把中国当成日韩,那根本就是误判了中国的国家性质和底线。 再看法国、德国,虽然是欧洲大国,但在国际格局里,他们和美国同属北约阵营,在安全、价值观上有很多绑定。 比如在俄乌冲突中,法德虽然和美国在对俄能源政策上有分歧,但最终还是跟着美国对俄实施制裁;在半导体领域,法德企业也得遵守美国的 “技术出口限制”,不敢轻易和中国开展深度合作。 可中国和美国没有任何军事同盟关系,在很多国际议题上有不同的立场和利益诉求,中国坚持多边主义,主张各国平等相待,这和美国搞 “霸权主义”“阵营对抗” 的做法完全不同。 比如在 “一带一路” 倡议中,中国和 150 多个国家合作,不附加任何政治条件,这和美国搞 “印太经济框架” 时要求盟友选边站的做法形成鲜明对比。美国要是把中国当成法德,就是没看清中国作为新兴大国,正在推动国际秩序朝着更公平的方向发展,而不是屈从于美国主导的现有秩序。 这些年中国的 “不忍” 其实已经有了信号。比如在美国对华为实施全面技术封锁后,中国不再被动应对,而是加快了半导体自主研发的步伐,2024 年中国国产 28 纳米芯片的产能已经能满足国内 70% 的需求。 在美国频繁在台海挑事时,中国不再只靠外交抗议,而是常态化在台海周边开展军演,明确告诉美国 “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解放军有能力捍卫国家主权”。 这些动作都在说明,中国的 “忍耐” 是有底线的,一旦美国触及中国的核心利益 —— 比如台湾问题、领土主权、关键技术安全 —— 中国绝不会再忍。美国要是还抱着 “中国会一直忍” 的幻想,继续在这些问题上挑衅,中美之间的冲突风险就会不断上升。 国际社会其实也看明白了,中美关系不是 “美国主导、中国服从” 的关系,而是两个大国之间的博弈与合作。比如在气候变化、公共卫生等领域,中美有合作的空间,中国愿意和美国一起应对全球性挑战;但在涉及中国核心利益的问题上,中国绝不会让步。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就曾说过 “中美两个大国对世界和平与发展负有特殊责任,双方需要相互尊重,避免冲突”。可美国要是继续把中国当成日韩法德那样的 “从属者”,不尊重中国的核心利益,就算中国想忍,也不可能一直忍下去。 现在的关键是美国能不能调整对中国的认知。中国已经不是几十年前那个需要依赖美国市场、技术的国家了,2024 年中国的 GDP 已经达到美国的 70%,在新能源、5G、高铁等领域已经走在世界前列,有足够的实力维护自己的利益。 美国要是还抱着 “冷战思维”,试图用打压日韩法德的方式来打压中国,最终只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美国要是还抱着老眼光,把中国当成可以随意拿捏的盟友,继续在台湾、科技这些问题上踩红线,那真可能把事情推向危险的边缘。

0 阅读:48

猜你喜欢

烟雨评社

烟雨评社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