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23日,有媒体说美国松了口,乌克兰可以用美国给的远程导弹打俄罗斯本土,目标包括布良斯克的化工厂,那里是俄军造武器的地方,可当天特朗普就在网上说这是假新闻,他强调美国没给乌克兰这种导弹,也没准他们打俄罗斯。 一则来自《华尔街日报》的报道,让本已剑拔弩张的俄乌冲突面临骤然升级的巨大风险。美国总统特朗普本人,就在其“真实社交”平台上火力全开,直指该报道为“假新闻”,并抛出“美国与此无关”的论断。 先说说那则引发争议的 “松口” 传闻。最早报道这事的是一家欧洲防务媒体,文章里提到 “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近期调整了对乌武器使用限制,允许乌方将美制导弹的打击范围扩展到俄本土军事相关目标”,还具体指出布良斯克州的 “彩虹化工厂” 是重点目标。 根据公开资料,这座化工厂确实和俄罗斯军工体系有关联,主要生产导弹燃料所需的特种化工原料,2024 年还被俄罗斯国防部列入 “军事配套保障企业” 名单,这也是传闻里把它列为打击目标的关键原因。 传闻一出,不少分析人士都开始猜测,美国是不是要改变对乌援助的 “红线”,毕竟之前美方一直明确要求乌方不得用美制武器攻击俄本土,怕引发美俄直接冲突。 可这则传闻的漏洞其实很明显。首先,美国对乌提供的远程武器里,目前最主要的是 “海马斯” 火箭炮和 “陆军战术导弹系统”(ATACMS),其中 ATACMS 的最大射程约 300 公里,从乌克兰东部边境到布良斯克州的化工厂直线距离超过 400 公里,就算乌方想打也够不着。 而且根据美国国防部 2025 年第三季度的对乌武器援助清单,里面根本没有射程能覆盖俄本土的导弹型号,最近一批交付的还是射程 80 公里的 “精确打击导弹”(PrSM),连之前承诺的 “增程型 ATACMS” 都还没到位。 更关键的是,美国国会今年 6 月通过的《对乌援助法案》里,明确写着 “禁止向乌方提供可打击俄本土的武器”,除非总统和国会两院共同批准修改条款,而截至 10 月 23 日,国会并没有相关修改提案的记录。 特朗普的辟谣也来得又快又直接。他在当天中午的社交平台直播里,拿着美国国防部的援助清单对着镜头说:“你们看,这里面根本没有能打俄罗斯本土的导弹,那些媒体就是在编造谎言。” 他还特意提到,上周和美国国防部长通电话时,对方明确汇报 “所有对乌武器都严格遵守射程限制”,不可能出现 “允许打俄本土” 的情况。特朗普还补充说,“美国的目标是帮助乌克兰防御,不是挑起更大的战争”,暗示那些传闻可能是 “别有用心的人想破坏美俄关系”。 有意思的是,他的辟谣视频发布后,之前报道传闻的欧洲媒体悄悄删除了相关文章,只留下一句 “信息待核实” 的声明,进一步坐实了传闻的不实性。 这则假新闻能引发关注,其实和近期美乌武器合作的紧张氛围有关。从 2025 年 9 月开始,乌克兰就多次向美国请求提供射程更远的导弹,甚至提出要购买美国的 “战斧” 巡航导弹,理由是 “需要打击俄军在本土的后勤基地”。 但美国一直没松口,一方面怕激怒俄罗斯,另一方面也担心导弹技术落入俄方手中 —— 毕竟之前有过美制 “标枪” 导弹被俄军缴获并拆解研究的先例。就在传闻出现前三天,美国国务院还公开表示 “暂时不会改变对乌武器使用限制”,这种态度也和传闻里的 “松口” 完全矛盾。 俄罗斯方面对这则传闻的反应也很冷静。克里姆林宫发言人佩斯科夫在当天的记者会上说,“我们注意到了相关传闻,也看到了特朗普总统的辟谣”,还表示 “俄罗斯会持续关注美对乌武器援助的实际动向,但不会被不实信息干扰”。 不过俄罗斯国防部还是做了预防措施,宣布在布良斯克州等边境地区加强防空部署,增派了 S-400 防空导弹系统,同时对境内的军工配套企业实施更严格的安保措施,避免出现意外情况。 从传闻发酵到特朗普辟谣,这一天的风波其实反映出美乌俄三方在武器问题上的微妙博弈。乌克兰想借美国武器扩大打击范围,美国想在援助和风险之间找平衡,俄罗斯则时刻警惕美对乌援助的变化。 而这则假新闻之所以能流传,也恰恰说明外界对三方关系的走向高度关注。后续美对乌武器援助会不会真的调整,还要看乌克兰战场局势和美国国内政策的变化,但至少在 10 月 23 日这天,“美国松口允许打俄本土” 的说法,已经被特朗普亲手画上了句号。 信源:光明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