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下,法国惊呆了,德国震惊了,就连美国都傻眼了!因为美媒发现,中国车企生产全球约70%的电动汽车。 早十年谁能想到这局面?那时候全球电动车市场还被特斯拉和日产 Leaf 霸占着。中国车企当时还在靠引进技术过日子,不少人觉得中国只能造低端车。 可没人想到,中国车企憋着一股劲搞突破。先是在电池技术上发力,宁德时代和比亚迪两家企业,一个把动力电池装机量做到全球第一,一个搞出了刀片电池这种安全性能拉满的黑科技。有了好电池打底,中国车企的电动车一下子就有了核心竞争力。 就拿比亚迪来说,十年前还在燃油车市场挣扎,现在旗下的汉、元PLUS等车型,在全球多个国家都卖得火爆。去年比亚迪全球销量突破300万辆,其中电动车占了八成以上,直接把特斯拉的全球销量第二给挤掉了。 不光是比亚迪,蔚来、小鹏、理想这些新势力车企,也在高端市场站稳了脚跟。蔚来的换电技术,让电动车补能比加油还快;理想靠着精准的家庭用户定位,每款新车上市都能成爆款。 中国车企能快速崛起,还离不开国内完善的产业链。从上游的锂矿开采,到中游的电池材料加工,再到下游的整车组装,中国已经形成了全球最完整的电动车产业链。在安徽合肥,一条电动车生产线从零部件到整车下线,最快只要48小时。 这种产业链优势,让中国车企的造车成本比欧美车企低了近三成。就拿一块动力电池来说,中国企业的生产成本比韩国三星低15%,比日本松下低20%。成本低了,售价自然更有优势,在全球市场上怎么能不卖得好? 欧洲市场以前是德国车企的后花园,现在中国车企也杀了进去。去年上汽名爵在欧洲的销量突破12万辆,其中电动车占了一半以上。 比亚迪在德国慕尼黑开了首家门店,旗下的唐EV在欧洲售价折合人民币40多万,照样有人抢着订。 法国雷诺以前在欧洲小型电动车市场没对手,现在面对中国车企的竞争,不得不降价应对,可就算降价,销量还是下滑了10%。 美国市场虽然有特斯拉坐镇,中国车企也没闲着。比亚迪通过和美国当地经销商合作,把元PLUS车型引入美国市场,上市三个月就卖出了5000多辆。 蔚来也计划在2025年进入美国市场,还打算在美国建换电站。 以前美国消费者买车只认福特、通用,现在越来越多人开始关注中国车企的电动车,因为中国电动车不仅续航长,智能配置还高,像自动泊车、语音控制这些功能,比同价位的美国车型强不少。 中国车企还特别懂全球市场的需求。在东南亚,老百姓喜欢经济型电动车,五菱宏光MINIEV的海外版就卖得特别火,折合人民币3万多的价格,让不少东南亚家庭实现了汽车梦。在南美,中国车企针对当地路况,把电动车的底盘调高,还增加了续航里程,奇瑞、长城的电动车在巴西、智利的销量都稳居前列。 在中东,中国车企推出了高端电动车,配置豪华,还能适应沙漠地区的高温天气,受到不少土豪的青睐。 反观欧美车企,现在却陷入了困境。德国大众为了追赶中国车企,去年投入了100亿欧元研发电动车,可旗下的ID系列车型,因为智能化水平跟不上,在全球销量还不如比亚迪的一款车型。 美国福特去年电动车业务亏损了50亿美元,不得不砍掉部分电动车项目,把资金转回燃油车业务。法国雷诺更是麻烦,旗下的电动车车型因为续航短、充电慢,在欧洲市场的份额从15%降到了8%。 中国车企的崛起,还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出口。去年中国电动车出口量突破600万辆,占全球电动车出口总量的65%。光是电动车出口,就为中国带来了近千亿美元的收入。 同时,中国的电动车零部件出口也在增长,像充电桩、电机、电控系统等产品,出口到全球12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墨西哥,当地的电动车组装厂,有70%的零部件都来自中国;在泰国,中国企业建的电池工厂,不仅供应当地车企,还出口到东南亚其他国家。 现在全球都在推动碳中和,电动车是未来汽车市场的主流方向。中国车企提前布局,抓住了这个机遇。 反观欧美车企,因为之前太依赖燃油车,转型速度慢了半拍。等他们反应过来的时候,中国车企已经在全球市场占据了先机。现在法国、德国、美国的车企虽然都在加大电动车研发投入,可想要追上中国车企,恐怕没那么容易。 毕竟中国车企已经形成了技术、成本、产业链的多重优势,而且还在不断创新,未来在全球电动车市场的份额可能还会进一步提升。
理想X登场:理想的产品线进入“分水岭”时刻?理想X曝光后,大家第一反应就是:
【4评论】【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