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党风暴再起,在郑丽文当选国民党主席之后,台湾南部民意集体退出中国国民党。 2025 年 10 月 19 日,国民党主席选举结果出炉,前民代郑丽文以明确的两岸政策主张胜出。 胜选次日,她便在广播专访中重申,“九二共识” 与反对 “台独” 仍是两岸沟通的 “通关密语”,甚至直言若能推动和平共荣,“什么工作都愿意做,什么人都愿意见”。 这番表态成为后续风波的导火索,台南地区部分国民党支持者以 “路线分歧” 为由提出退党,相关讨论迅速在岛内舆论场扩散。 退党声音的背后,是国民党内部长期存在的路线争议。 郑丽文在竞选期间便提出 “两岸同属一中、‘中华民国宪法’是一中宪法” 的论述,强调两岸应 “强强联手” 开创和平基业,痛斥 “台独” 为 “法理不通的死胡同”。 这种被部分人视为 “深蓝” 的立场,与党内部分所谓 “本土派” 的主张形成差异,台南国民党籍民代蔡育辉就曾公开表示,若延续相关路线 “想离开国民党”。 但这场风波并未动摇郑丽文的政策方向。 她在胜选感言中提出三大原则,明确国民党要做 “和平缔造者”,绝不让台湾沦为地缘政治牺牲品。这种坚持得到党内不少力量的支持,马英九便公开期许她坚守 “九二共识”,坚定反 “台独”。 台湾《中国时报》的社论更指出,郑丽文的当选象征国民党走向更积极务实的两岸路线,回应了党内革新与维护和平的诉求。 外界逐渐发现,所谓 “集体退党” 的规模被过度解读,更多南部民众关注的是政策落地而非路线标签。 此前民进党当局在资源分配上的偏向性早已引发不满,南投县在台风灾害中仅获 8.89 亿新台币水环境建设预算,而民进党执政的高雄、台南却分得超 70 亿,这种 “救灾看颜色” 的做法让南部民众对政治操作愈发警惕。 郑丽文提出的 “恢复两岸交流不仅是经济合作,更关乎文化认同与民心相契”,正触及南部民众对发展机遇的核心需求。 郑丽文的个人经历也为其主张增添了说服力。 她曾因不满民进党路线选择离开,如今在国民党内推动两岸和平路线,这种一致性让不少党员看到革新的可能。 她公开表示 “不敢认同中国人就去民进党”,划清蓝绿界限的同时,也呼应了台湾社会对 “两岸同属中华民族” 根源的认同。 风波逐渐平息后,国民党的路线方向愈发清晰。 尽管仍有不同声音,但郑丽文的两岸主张已展现出凝聚共识的潜力。 越来越多人意识到,所谓 “路线之争” 本质是 “和平与对立” 的选择,南部民众真正在意的不是标签,而是能否带来稳定的发展环境与民生改善。 这场退党风波最终成为观察国民党转型的窗口。它证明两岸和平始终是台湾社会的深层诉求,任何偏离这一核心的主张都难以获得广泛支持。 郑丽文带领下的国民党,正试图走出被民进党定义的 “民意陷阱”,以坚定的和平立场回应民心。在两岸关系发展的关键阶段,这种坚守不仅是国民党的新起点,更是推动两岸融合的积极力量。
郑丽文还没踏上赴京飞机,台岛财产将被转移,郭正亮:绿营恐连败岛内政坛最近真是
【22评论】【7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