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振宁将清华薪资,诺贝尔奖金捐献出来,看到金额,才知道多伟大   2025年

凭栏观望史 2025-10-22 09:47:37

杨振宁将清华薪资,诺贝尔奖金捐献出来,看到金额,才知道多伟大   2025 年 10 月 18 日,103 岁的杨振宁先生走了,全网都在悼念这位科学巨擘。   可没过两天,“18 亿遗产分配” 的谣言就冒了出来,造谣的言论越来越多,其实这是对杨振宁和他家人很大的不尊敬。   其实早在之前,杨振宁的助理就怒斥过这种谎话,他离世后清华校友会也很快澄清,这些谣言根本站不住脚。   要知道杨振宁这辈子,早就把 “钱” 看得特别淡。   7 岁时他跟着当清华教授的父亲住进清华园,每天路过科学馆,看着里面的仪器就挪不开脚,父亲说的 “搞懂科学国家才能硬气”,他记了一辈子。   后来他拿庚子赔款的钱留美,35 岁就拿了诺贝尔物理学奖,成了第一个获此奖的华人。   那笔 1957 年的诺奖奖金,换成当时的人民币有 24 万多,这笔钱在那时的重量人们也都明白,可他没有丝毫的考虑,全部捐献给国家,希望能对国家未来发展带来帮助。   上世纪 80 年代他还在美国,就成立了交流委员会,从海外筹钱资助了 80 多位中国学者,后来的中科大前校长谷超豪、北大前校长陈佳洱都受过他的帮助。   1997 年清华请他建高等研究中心,他一口答应,自己先带头捐钱捐物。   2003 年 81 岁的他干脆回清华定居,写下 “耄耋新事业,东篱归根翁” 的诗。   回清华后好多年他都不领年薪,后来开始领了也一分没留,全捐去引进人才、培养学生。美国的一栋房产也被他捐了,那房子值不少钱,全变成了科研经费。   八十多岁的老人还到处奔波募资,最后凑了 1 亿多元,建科研楼、买新仪器,还把图灵奖得主姚期智这些顶尖人才请到清华。   清华前校长顾秉林说,姚期智的到来,为后来引进高端人才打下了基础。   82 岁时他每周两次给 200 多名大一新生上物理课,两节课上完,课间 5 分钟还在给学生答疑,不光学生来听,全国好多高校老师都慕名赶来。   2021 年清华建校 110 周年,99 岁的他又捐了 2000 多件珍贵资料,包括手稿、书信,这些东西的学术价值根本没法用钱算。   2019 年拿的 300 万求是终身成就奖,也全给了青年学者。   算下来,他捐的钱和筹措的资金早超过1亿,还不算那些无价的资料。 这些谣言之所以让人反感,是因为它完全无视了杨振宁真正的遗产。   他一辈子都在践行 “还债” 的初心,当年拿庚子赔款留洋,后来就用一辈子的财富和心血反哺祖国。   他自己说过,一生最重要的贡献是帮中国人改变了觉得不如人的心理。   那些造谣的人盯着所谓的 “18 亿”,却看不到他 80 多岁站在讲台上的身影,看不到他为了筹科研经费跑断的腿,看不到他捐出去的每一分钱都变成了培养人才的土壤。   翁帆后来在《光明日报》里只说 “能陪伴先生多年十分有幸”,还把杨振宁的书房改造成图书馆,捐出全部学术笔记。   清华也很快开放了杨振宁书屋,里面陈列着他的手稿和与邓稼先的书信,供师生缅怀学习。   真正的伟大从不是藏在存折里的数字,而是把一生都献给国家的赤诚。   杨振宁用一百年的人生告诉我们,科学家的遗产从不是钱财,而是照亮民族前行的光。

0 阅读:0
凭栏观望史

凭栏观望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