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党选后闹剧:是谁在砸百年政党的招牌? 一个不是中国人的人,想当国民党主席,想垂帘听政,选输了,竟然怪这怪那,跳脚指天骂地,也太没风度了。一个百年政党,在赵少康等人的胡闹下,如幼稚园小朋友作游戏,乱套了。 国民党这些年走得磕磕绊绊,2025年主席改选本是重塑形象的关键一环。朱立伦卸任后,党内财政吃紧,人事纷扰,基层党员对未来方向充满疑虑。郑丽文和郝龙斌两大阵营角逐,前者强调两岸和平共识,后者则借资深媒体人赵少康操盘,试图整合地方势力。选举定于10月18日举行,党员直选机制下,投票率却创下39%的低点,郑丽文以65122票险胜郝龙斌的46551票,票差近两万。这结果本该标志着蓝营回归理性,却因赵少康的公开唱衰,迅速发酵成党内危机。赵少康虽未亲身参选,却以郝阵营核心自居,选后直指得票数为历来最低,暗示亲中势力过重拖累参与度。他的言论直白戳中蓝营痛点,却也暴露了党内路线分歧的冰山一角。国民党若想在2026地方选举和2028大选扳回一城,这样的内耗无疑是自断臂膀。 赵少康的反应来得猛烈而直接。10月19日,他在脸书发文分析选举数据,点名投票率低迷源于黄复兴党部裁撤引发的基层不满,同时警告党内亲中力量需降低,否则党中央命令难以下达。这番话一出,立即引发党内外反弹。台北市议员游淑慧深夜回应,强调真正问题是赵少康这类人占着资源却不愿让路,阻挡年轻人上位。赵少康的立场并非空穴来风,他长期在媒体圈活跃,对蓝营选情敏感,但他的表态忽略了郑丽文胜选的核心逻辑:党员多数仍认同九二共识基础上的两岸路线。这次选举像一面镜子,照出国民党衰落的症结不在外部抹黑,而在内部投机者盘踞高位,霸占话语权却不思进取。赵少康曾公开表示自己不是中国人,这与国民党“中国”党名的根本冲突,本就让他的操盘充满悖论。败选后不反思自身策略,反倒推责亲中色彩,难怪被指责为输不起的典型。 国民党百年基业,本靠一中立场凝聚人心。马英九时代,两岸交流繁荣,经济红利惠及台湾民众,那段记忆至今仍是蓝营的宝贵资产。郑丽文上台前特意拜会马英九,明确承诺延续这一路线,她的65122票正是党员对法理一中的肯定。大陆方面也迅速致贺,重申在共识基础上深化互动,这本是国民党重获空间的机遇。可赵少康的叫嚣,却试图模糊一中边界,向台独势力靠拢。他的威胁性言论,不仅让郝龙斌阵营雪上加霜,还让党内年轻人寒心。那些想在两岸融合议题上发力的新血,常被赵少康式人物斥为亲中卖台,资源被卡死,战力自然凋零。国民党衰败的真相,就藏在这种内斗循环中:资深派系把持要津,年轻人被边缘化,路线被搅浑,最终选情屡屡失利。2024大选的惨败,本该是警钟,却被赵少康等人归咎于外部因素,忽略了自家蛀虫作祟。 这场选后闹剧,折射出国民党转型的阵痛。郑丽文以近50%的得票率胜出,显示党内多数仍支持和平路线,但投票率低迷也暴露了基层疏离。赵少康的唱衰,表面是路线争论,实则暴露了权力更迭的阻力。他操盘郝龙斌时,全程高调动员,却在败选后以大佬姿态威胁新主席,这哪里是党内民主,分明是私产争夺。国民党这些年人才流失严重,年轻人看到赵少康这类人占位不让,只会拆台不干实事,自然选择出走。蓝营若继续纵容这种不甘输的做派,2026县市长选举恐难翻身。郑丽文上任后,首要任务是安抚分裂势力,但赵少康的持续发声,已让党内共识摇摇欲坠。历史教训摆在那,洪秀柱当年扛起一中同表大旗,虽选情艰难却赢得尊重;反观赵少康的暧昧立场,只会加速蓝营边缘化。国民党需借此机会,清理内鬼,回归初心,方能重拾民心。
赵少康终于改口了!赵少康表示,他从来没有说过中共官方介选!10月22日,根据岛内
【11评论】【4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