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唯独在我们中国,电商彻底干趴了实体店?这么说吧,同样的东西,网上卖300,实体店卖800,就问你买谁的?欧美国家的人,有大把时间逛商场,而我国有很多人一天工作超10小时,动不动就是996、白加黑,哪有时间逛实体店? “同样的东西,网上卖300,实体店卖800,你买谁的?” 这个问题刺痛了实体店老板的神经。 欧美国家也有亚马逊,也有eBay,但你去伦敦、巴黎、柏林走一圈,满大街的精品店、超市、家居店依然人来人往。 为什么在中国,电商能把实体店干趴下? 说到底,这不是一场“谁更聪明”的战争,而是一场关于价格、时间、效率与信任的多维较量。 一线城市的生活节奏,决定了电商的胜利。 2023年10月,北京西二旗,不到早上八点,地铁13号线已经挤得水泄不通。 一个叫林辰的程序员,背着电脑包,盯着手机屏幕,手指划过拼多多首页,前一晚加班到凌晨两点,床上刚躺下不到五小时。 他看中一双运动鞋,标价289元,点进详情页,评论区好评如潮,还有买家秀拍得跟官方图差不多,他点了“立即购买”,然后抬头深吸一口气,准备迎接新一天的战斗。 他已经记不得上一次“逛街”是什么时候了,也许是三年前,也许更久。 他说:“你让我周末去商场?我只想躺着,商场离我家十公里,我得骑车去地铁站,再倒两次车,来回三小时,买的东西还贵,图啥?” 这不是个例,而是千万打工人的共识。 你说实体店贵,那它也不是故意的。 以广州天河城为例,2024年初的商铺平均月租单价高达每平米850元,一个40平米的小铺,一个月租金就要3.4万。 再加上水电、物业、员工工资、社保、装修折旧,每个月基本成本就在5万以上,不把货价格抬上去,怎么活? 电商呢?一个东莞的鞋厂,直接在淘宝和抖音上开店,省去了中间的批发商、代理商、门店租金,把鞋子从工厂直接送到林辰手里。 他们的利润只要控制在10%以内就能活,体量越大,利润率还能再压。 你可能会说,线下有体验,有服务,有试穿试戴,但这些优势,在电商不断进化的今天,正在被逐渐抹平。 2024年3月,林辰给女朋友买了一支口红,他在抖音上看了博主的试色视频,结合评论区反馈,再参考了肤色对比图,最后下单。 三天后快递到了,他女朋友拆开一看,颜色刚好,满意得不得了。 “你知道吗?”林辰说,“她说这甚至比去专柜试色还准。” 听着像是玄学,但它背后是算法、数据、用户画像、AI推荐的共同作用;浏览过的页面、停留的秒数、点击的商品、购买习惯,全都喂给了系统,它比你还懂你。 实体店的导购再热情,也没有AI懂你;她再专业,也不会24小时在线。 实体店的服务,很多时候是“看人下菜碟”,穿着普通进去,导购不冷不热。 买了不合适的,退货要三催四请,买贵了想换,对方一句“我们不退不换,您当时试过的”就把你怼回去。 电商呢?七天无理由退货,从“消费者为王”到“平台保障机制”,甚至可以什么都不说就退,还能选上门取件。 “太惯着消费者了”,一些商家抱怨。但正是这种“惯”,才打造了今天的消费习惯。 有人说,中国人太注重性价比,太现实,但我们又有什么选择? 你见过凌晨一点还在办公楼亮灯的景象吗?中国城市的夜,从不安静,打工人不是不想逛街,不是不珍惜线下的温度,而是被生活逼得没了选择。 2025年1月,一项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研究数据显示:中国城市白领平均每日工作时长达10.6小时,通勤时间平均为1.3小时,真正属于他们自己的时间,可能每天不到两个小时。 电商平台越做越懂人,从早期的淘宝,到现在的抖音电商、微信小程序,购物已经渗透进生活的每一个缝隙。 你刷视频,它给你种草;你看直播,它帮你砍价;你点开链接,三天内它还在提醒你“商品降价啦”。 这是一场围绕“效率”的战争。 在中国,一切和效率有关的战斗,电商都赢了。 它赢在价格低、货更多、送得快、退得爽;赢在你眼睛一睁,它就在;赢在你不需要思考,它就已经替你选好;赢在你想节省时间,它替你省了。 而实体店,输在了它改变不了的东西:租金太高、人力太贵、效率太低、服务不稳。 那实体店就真的没有未来了吗?当然不是,电商的胜利,是大势所趋,但那不意味着实体店必须全军覆没。 未来的商业,不是电商干掉实体店,而是二者重新分工。 电商负责标准化、批量化、低价高效的商品流通;实体店提供非标准化、情绪驱动、沉浸式的场景体验。 “为什么唯独在中国,电商干趴了实体店?” 因为活得太快,太累,太焦虑,太现实,这不是电商赢了,而是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变了。 但别忘了,商业的本质永远是满足人心的需求,只要有人,就有消费;只要有需求,就有机会。 电商赢了这场战斗,但战争还远没有结束。 信息来源:年终盘点|巨头失速、直播求变,2024年电商行业“等风来”?——2024-12-30 ·第一财经
为什么唯独在我们中国,电商彻底干趴了实体店?这么说吧,同样的东西,网上卖300,
老阿七说史
2025-10-20 16:49:31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