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战争部宣布了!10月17日,他们突然宣布取消那个价值5亿美元、要买7500吨钴的招标计划。这事儿可太打脸了,自从1990年以来头一回要囤钴,结果折腾半天黄了。官方给的理由是“工作说明书存在未决问题”,这话说得,跟没说一样!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10月17日,美国国防部正式宣布,暂停原本高调启动的5亿美元钴采购项目。这个决定一出,不仅让外界大跌眼镜,也把美国在全球关键资源争夺战中的尴尬处境暴露无遗。 其实,这场采购大戏原本被外界寄予厚望。美国自冷战结束后,钴库存早已消耗殆尽,如今随着新能源和高端武器制造的快速发展,对钴的需求又迅速攀升。 美军内部很清楚,钴这种金属可不是一般材料,战斗机、导弹上的高温合金离不开它,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也一样要靠钴加持。因此,重建战略矿产储备成了美国政府近年来反复喊的“刚需”。 这次被叫停的招标计划,原本计划从加拿大、日本、挪威等地的三家供应商手中,锁定未来五年7500吨钴的供应,还要求对方报出固定价格。 看似“志在必得”,实则危机暗藏。钴的全球格局非常特殊,75%的原矿都出自非洲刚果(金),而精炼加工环节则高度集中于中国。美国想跳出这个“资源锁链”,说到底没那么容易。 让局势雪上加霜的是,今年刚果(金)政府突然收紧钴出口。2月起先宣布暂停发货,6月再度延期,直到最近才改成配额制,全年出口额度锐减。 全球市场因此陷入紧张,钴的国际价格一路狂飙。国内市场的报价从年初的16.9万元/吨暴涨到9月的27.5万元/吨,涨幅超过六成。 各大供应商眼见行情大涨,怎可能答应美国用固定价锁定五年?资本市场玩的就是风险溢价,谁也不想把自己绑死在一纸合同上。 美国官方发布公告时,用了一个模棱两可的理由:“工作说明书存在未决问题。”但外行看热闹,内行都懂,这不过是给现实难题找个台阶罢了。 眼下的局面,不是美国不想采买,而是市场根本没人愿意接盘。更何况,华泰证券等多家机构已经预测,2026年钴价有望突破35万元/吨。供应商当然宁可观望,也不愿现在“被套牢”。 这下,美国的资源焦虑立刻体现在资本市场。招标取消的第二天,稀土和电池金属类美股集体大跌,前几个月积攒的涨幅瞬间被抹平。 投资者用脚投票,直接反映了对美国“构建自主供应链”口号的质疑。现实很残酷,美国即便拿出巨资,也很难绕开刚果(金)的出口管制和中国在精炼领域的绝对优势。 要知道,全球70%的钴精炼产能掌握在中国企业手中。美国这次临时抱佛脚想囤货,只能说理想很美好,现实却无情打脸。 其实,五角大楼早就意识到矿产资源安全是个大雷区。前些年美方还计划动用10亿美元,建立钴、锂等关键金属的战略储备库。 这次钴采购原本是计划的一环,却没想到刚一出手就被现实重锤。刚果(金)方面更是毫不掩饰自己的算盘,干脆把出口配额锁死,把全球库存压到只够一个月需求,直接掌控定价权。美国的采购计划刚起步就被卡脖子,后续再招标恐怕还是难逃困局。 面对这样的局面,美国当然不愿轻易认输。国防部在公告里还是留了后手,表示“待问题解决后会重新启动招标”。 但所有人都明白,只要钴的供应链分布没有根本性变化,美国就只能被动跟随市场起舞。资源分布和产业链的基础优势,不是靠一纸合同就能逆转的。 回头再看,美国冷战时期积攒的钴早就因为预算削减卖光了,现在想重建储备,才发现全球供应早已今非昔比。 中国不仅在上游资源端深度布局,更有完善的精炼和储备体系。美国想通过单方面囤货摆脱依赖,终究是杯水车薪。 这次事件其实给全球资源供应链敲响了一个警钟。关键矿产的“去依赖”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美国想让自己的供应链更安全,不能只靠临时采购,更要在全球产业布局、上下游合作等环节下功夫。否则,类似钴这样的关键矿产,还会继续成为“卡脖子”的痛点。 信源:美国国防部取消5亿美元钴采购招标 关键矿产储备战略遭遇挫折!——财联社
美国财长:中国开始玩真的了!据美媒报道,美国财长贝森特近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
【76评论】【9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