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荷兰的“光刻机战争”,中国这次不光要打,而且要一次性打死!谈判的窗口已经关闭,

景铄看科技 2025-10-18 10:53:52

对荷兰的“光刻机战争”,中国这次不光要打,而且要一次性打死!谈判的窗口已经关闭,任何豁免请求都将被无视。北京的目标只有一个:拿荷兰祭旗,震慑整个欧洲!   从2020年开始,美国对中国高科技产业的围堵就已经逐步展开。荷兰作为欧洲技术高地,在这一连串的技术封锁中,被美国拉入了“出口管制同盟”。   ASML公司在美国压力下,连续数次暂停向中国出口最先进的EUV光刻机,甚至连一些成熟制程设备也开始限制。这些操作,逐渐引发了中国在外交层面的高度警觉。   过去几年,中国多次通过外交渠道与荷兰沟通,希望其保持技术出口的中立性,遵循正常商业逻辑。   然而,荷兰政府在对待ASML出口问题上态度反复,一方面嘴上说“要独立决策”,实际行动却频频向美方靠拢。   尤其是2023年和2024年间,荷兰多次修改出口许可政策,并配合美国扩大出口限制范围,这已经不是简单的商业纠纷,而是技术主权的挑战。   在这一背景下,北京的态度发生了根本性转变。从“争取对话”到“决不妥协”,再到现在的“必须反击”,这条路线清晰而坚定。   中国官方媒体在多个场合发出强烈信号,指出荷兰利用技术垄断对中国施压,将严重破坏中欧之间的互信基础。   而这一次,中国不再寄希望于对方的“理性回归”,而是要通过实际行动,给那些仍心存侥幸的国家敲响警钟。   “拿荷兰祭旗”,不是情绪化的表达,更不是简单的经济报复,而是一场符合国家战略利益的布局。   首先,中国在中芯国际、华虹集团等企业的持续投入下,已经在成熟制程上取得了显著突破。   虽然短期内EUV设备仍不可替代,但先进工艺并非只有一条路径,中国正在探索多种技术路线,如多重曝光、光学增强等,通过“曲线救国”方式减少对极端紫外设备的依赖。   其次,中国的国产光刻机产业也在加速推进,虽然距离顶尖水平还有差距,但技术进展已明显提速。北京显然不再愿意等待一个“可能松口”的荷兰,而是选择主动打破技术壁垒。   中国清晰地看到了整个欧洲在技术出口问题上的“摇摆状态”。德国、法国虽然口头上强调“战略自主”,但在关键技术领域,仍然频频向华盛顿投怀送抱。   过去的经验教训已经证明,单纯依靠外交手段无法撼动这种结构性的依赖关系,必须用实际行动改变对方的成本收益判断。   中国的策略是清晰且高效的:通过限制关键稀土出口、加强对欧洲在华企业的审查力度、推动技术国产替代等多维手段,逐步建立起一套“对等反制”的机制。   在光刻机出口问题上,荷兰政府并非未洞察前路之险,却依旧选择与美国结盟。此般“赌徒式战略”,恰似沙上筑塔,根基不稳,注定难以维系长久。   中国的反击不会是一次性的,而是系统性、组合拳式的。不仅是在光刻机领域,更是在整个高科技产业链上,推动自主体系的建设,形成对外依赖的反向削弱。   这场“光刻机战争”的意义远不止于一台设备的出口许可问题,它揭示了全球科技博弈的本质:技术不是中立的,它背后藏着深刻的国家利益与战略意图。   中国这次不光要打,更是要打出一个清晰的信号——在涉及国家发展命脉的问题上,不再有退让空间。   所以这一次,北京选择亮剑,不为一时情绪,更不是面子问题,而是一次深思熟虑后的战略反击。   荷兰只是开端,真正的目标,是要打破那种“技术霸权即合法”的全球错觉。风向变了,欧洲该好好想一想,他们要做的是伙伴,还是工具。 素材来源:涉半导体企业,美国被爆施压荷兰更换中国CEO 2025-10-16 11:19·环球时报

0 阅读:0

猜你喜欢

景铄看科技

景铄看科技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