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6号,根据韩国总统府公布的消息,特朗普将对韩国进行访问,预计29号抵达韩

冰淇淋不及千金 2025-10-17 18:49:17

10月16号,根据韩国总统府公布的消息,特朗普将对韩国进行访问,预计29号抵达韩国并停留到30号。而今年的韩国APEC峰会则是10月31号到11月1号。这是否意味着,中、美不会在韩国见面了呢?首先,之所以说中、美不会见面,还是和当前的政治气氛有关。 韩国作为东道主,精心筹备APEC峰会,这不仅是区域经济合作的舞台,更是全球目光的焦点。2025年峰会选在庆州举办,时间定于10月31日至11月1日,主题围绕可持续发展和创新连接。各国领导人齐聚,讨论从数字经济到供应链重塑的议题,中国代表团重点推动亚太自由贸易框架的深化。相比之下,特朗普的访问更侧重双边层面,预计在首尔青瓦台与李在明总统会晤,强化韩美同盟的军事和经济支柱。这次行程本该顺势延伸到峰会,但美方日程仅止于30日,留下的空白引发猜测。韩国政府虽积极协调,却面临现实约束,城市间距离和议程紧凑,让潜在会晤增添不确定性。这样的安排,反映出大国博弈中,时间节点往往成为无声的博弈筹码。 中美经贸关系在本月再度承压,美方从9月底起连续动作,忽略了先前四轮谈判的成果。9月马德里会谈中,双方就稀土出口和半导体供应链达成初步谅解,旨在稳住全球市场预期。可美方很快推进船舶特别港务费征收,从10月14日起针对中国籍船舶加征费用,覆盖海事物流和造船领域。这直接挑战了共识,引发中方精准反制,也包括对美船舶的同等措施。短短两周,摩擦从技术出口扩展到港口贸易,影响波及亚太供应链。韩国夹在中间,既需维护与美同盟,又不愿见区域贸易受阻。李在明上任后,推动中韩经贸升级,但美方施压让局面复杂化。这样的政治氛围下,会晤条件确实不成熟,任何仓促接触都可能加剧分歧,而非化解。 APEC峰会的特殊性进一步拉大中美会晤的距离。庆州作为主会场,距首尔车程超过三小时,代表团多锁定当地酒店和议程。中国此行核心是亚太多边议题,包括生物技术和绿色转型,强调集体共识而非双边施压。特朗普团队则更倾向首尔式的面对面,借韩美峰会顺带推进对华议题。但韩国总统府虽有意撮合,却难改中方日程。历史上,APEC边会多在主会场发生,场外升级需国事访问级别,这回中方行程未调整为首尔接待。美方9月底的实体清单扩展,新增上百家中国企业,覆盖软件和关键材料,直接冲击谈判基础。韩国安保室室长魏圣洛在记者会上提及特朗普行程,却避谈中美细节,显示斡旋空间有限。峰会前夕,这样的城市分隔,成为实际障碍。 外交传统也让这种见面方式难以落地。中国一贯注重平等互利的外交路径,避免单方面施压的模式。特朗普的风格更偏好直球对抗,希望通过韩国场边施加经贸杠杆,但这与中方在APEC的定位相悖。峰会聚焦区域繁荣,中国推动RCEP深化和数字丝路建设,旨在构建包容框架。美方若无实质让步,如暂停关税威胁或清单调整,会晤就缺乏基础。过去5个月,四次经贸磋商虽稳住底线,却被9月底的港口费举措打破。韩国作为中介,李在明团队加紧沟通,但美方坚持高姿态,让对话窗口收窄。这样的惯例下,领导人虽同处韩国,却各自坚守工作重点,难有交集。 距离月底仅剩两周,变数仍存。美国国务院正审视备忘录,考虑在关税和出口管制上微调,以换取峰会边会机会。中国外交渠道保持开放,但强调互惠原则。李在明指示安保室加强协调,派员往返华盛顿传递信息。韩国财阀如三星和现代,已组团访美,试图缓和氛围。但经贸摩擦的余波,让亚太预期蒙尘。全球股市因船舶费互征波动,供应链企业面临成本上涨。峰会若无中美互动,将放大不确定性,影响从半导体到稀土的产业链。韩国需平衡大国关系,这考验李在明的外交手腕。

0 阅读:0

猜你喜欢

冰淇淋不及千金

冰淇淋不及千金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