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跟我扯那些虚的,什么夕阳红,什么诗和远方。人到晚年,最大的底气,说白了就俩字:钱,健康。顺序都不能换。前楼张阿姨去年摔了一跤,胯骨骨折得住院手术。儿子女儿轮流来陪护,看着挺孝顺,可一到缴费的时候就犯难。张阿姨自己没多少积蓄,老两口的退休金刚够日常开销,手术费加上康复治疗花了快十万,儿女们凑钱的时候都面露难色,最后还是张阿姨偷偷找老姐妹借了两万才补上。出院后想请个护工帮忙照顾,一问每月要五千多,只能咬着牙让老伴儿硬扛,七十多岁的人每天扶着她锻炼,不到半个月自己也累得血压升高。 去年冬天,张阿姨在菜市场门口踩了个冰碴子。 整个人往前扑的时候,只听见右腿“咔”一声闷响。 后来医生说胯骨骨折,得手术。 老两口的退休金加起来八千多。 每月除了买菜吃药,剩下的都存进那个带铜锁的木匣子里——那是他们攒了十年的“应急钱”,锁扣都磨得发亮。 住院第三天,护士拿来催费单。 儿子捏着单子在走廊来回走。 女儿低头刷手机——其实屏幕早就暗了,手指在玻璃上划来划去就是不敢抬头。 张阿姨躺在病床上,听见女儿小声跟儿子说:“我房贷刚交完,这个月实在……” 儿子没接话,转身进病房时,眼圈红着:“妈,钱够,您放心治。” 可张阿姨清楚,木匣子里的钱昨天刚取出来,连手术费的一半都不够。 出院那天是个晴天。 老伴推着轮椅从住院部出来。 风把他的帽子吹歪了,露出花白的头发。 张阿姨想伸手帮他扶,右腿却像灌了铅,动一下就钻心地疼。 老伴赶紧按住她的手:“别动别动,我自己来。” 他弯腰捡帽子的时候,后背的衣服绷得紧紧的。 张阿姨才发现,这几年他瘦得厉害,肩胛骨像两块突出的骨头。 回家头一周,儿子每天下班来送菜。 放下就走,说单位忙。 女儿周末来,带了只乌鸡。 在厨房炖了两个小时,走的时候塞给张阿姨一个信封:“妈,这是我这个月绩效,您拿着。” 张阿姨没接,她看见信封角露出的工资条,实发三千二。 第三周的早上,张阿姨想自己挪到窗边晒太阳。 刚撑着床沿站起来,就听见老伴“哎哟”一声——他蹲在地上捡掉的钙片,猛地站起来时头晕,扶着墙缓了半天。 张阿姨看着他发白的脸,突然想起二十年前。 老伴在工厂扛麻袋,一百多斤的袋子甩上肩眼睛都不眨。 现在连弯腰捡个药瓶都费劲。 后来听对门李婶说,儿子那阵子正赶上孩子报兴趣班,一个学期八千。 女儿的婆婆也住院了,两边跑。 谁也不是故意的,只是生活的秤,压在每个人肩上都沉甸甸的。 张阿姨摸了摸枕头下的存折,上面的数字还是五年前的。 那年儿子买房,她把攒了半辈子的十万块取出来,连本带利都给了他。 当时觉得孩子成家要紧,老了有儿女就行。 哪想到老得这么快,难来得这么急。 谁能想到呢? 一辈子省吃俭用,给儿子带大孩子,帮女儿看店,临了自己摔一跤,倒成了家里的累赘。 那天晚上老伴睡得很沉,张阿姨却睁着眼睛到天亮,月光从窗帘缝钻进来,在墙上投出他俩并排躺着的影子,像两块干硬的木头,碰一下就可能散架。 现在张阿姨的右腿还没完全好。 老伴的血压药从一种加到三种。 她开始把木匣子的钥匙交给老伴。 说以后每月存两千,谁也不许动。 人老了,健康是1,钱是后面的0,没1的时候,多少0都没用。 前几天天气好,老伴扶着张阿姨在楼下慢慢走。 阳光照在他俩佝偻的背上。 影子叠在一起,晃晃悠悠的。 张阿姨忽然想起年轻时,老伴骑自行车带她,她坐在后座,搂住他的腰,觉得天塌下来都不怕。 现在腰还是那个腰,只是再也搂不住了,得两个人互相撑着,一步一步挪。
别跟我扯那些虚的,什么夕阳红,什么诗和远方。人到晚年,最大的底气,说白了就俩字:
快乐的青山
2025-10-17 12:19:13
0
阅读: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