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防长:停火可能不会成立! 因为阿富汗塔利班已成为德里的代理人。 2025年10月15日,巴基斯坦与阿富汗达成的48小时停火协议正式生效,但巴基斯坦国防部长赫瓦贾·穆罕默德·阿西夫当天就在电视节目中泼了冷水。 他直言停火大概率难以持久,核心原因是“阿富汗塔利班已成为德里的代理人”,这番表态让本就紧张的南亚局势再添变数。 事实上,停火生效后的边境监控画面显示,双方仍在暗中增派兵力,这场看似平息的冲突背后,是多方势力交织的复杂棋局。 赫瓦贾·穆罕默德·阿西夫的质疑,藏着巴基斯坦对军事与外交双重现实的判断。从军事层面看,巴基斯坦刚用一场精准打击展现了实力,却仍对停火缺乏信心。 10月9日的跨境空袭中,巴军出动翼龙-2无人机与枭龙战机组成作战集群,先用无人机在阿富汗山区上空隐蔽盘旋,凭借超长续航和高清侦察设备锁定武装分子据点,再将坐标实时传送给战机,引导精确制导炸弹完成打击。 这场行动摧毁了多个弹药库和指挥中心,巴方称击毙200名武装分子,这种“无人机侦察+战机打击”的组合战术,让外界看到其作战体系的成熟。 但即便有这样的技术优势,赫瓦贾·穆罕默德·阿西夫仍清楚,单纯军事压制解决不了根本问题。 问题的关键在于阿富汗塔利班背后的力量支撑。冲突升级期间,阿富汗外长阿米尔·汗·穆塔基正在印度进行高层访问,这是塔利班执政以来的首次此类访问。 印度不仅将驻喀布尔的外交机构升格为大使馆,还承诺提供六个发展项目和医疗援助,甚至计划帮助阿富汗建立空中防御系统。 这种密集互动绝非偶然,印度一直想在阿富汗找到制衡巴基斯坦的支点,而急需国际承认和经济支持的塔利班,恰好成了合适的合作对象。网友对此看得明白,有评论指出“印度这是借他人之手牵制巴基斯坦,坐收渔利”。 更让巴基斯坦无奈的是盟友支持的局限性。今年9月,巴基斯坦刚与沙特签署共同防御协议,协议明确对一方的攻击视为对双方的攻击,当时被外界解读为巴基斯坦获得了强力后盾。 但冲突爆发后,沙特仅发表声明呼吁双方克制,并未提及动用防御协议。 赫瓦贾·穆罕默德·阿西夫在被问及协议是否会发挥作用时,只能含糊表示“友好国家的干预仍属猜测”。 这暴露了国际盟友关系的现实:协议更多是战略威慑,真到关键时刻,各国仍会优先考虑自身利益,巴基斯坦很难指望外力彻底解决问题。 阿富汗塔利班的处境同样复杂,他们的行动逻辑里既有自身诉求,也有外部影响的痕迹。 塔利班一直不承认19世纪英国划定的杜兰线,认为这条边境线割裂了族群联系,这也是双方频繁冲突的历史根源。 但此次冲突中,塔利班的反击节奏与印阿互动高度同步,难免让外界联想。 值得注意的是,塔利班近期在瓦罕走廊动作频频,主动推进公路修建项目,想打通一条直通中国的贸易通道,试图绕开对巴基斯坦边境口岸的依赖。 这种“向东看”的策略,既是为缓解经济困境,也是想在大国博弈中寻找新的平衡。 中国在这场博弈中保持着审慎态度。瓦罕走廊连接中阿巴塔四国,战略位置关键,塔利班急于修通公路的想法由来已久,但中国始终没有明确表态支持。 中方更倾向于通过延伸中巴经济走廊的方式与阿富汗开展合作,前提是当地具备安全条件。 外交部此前已表态,敦促双方通过对话解决分歧,本质上是不想被卷入冲突,同时保障在地区的项目安全。 这种务实立场,既避免了直接介入地缘纷争,也为后续可能的调解留下了空间。 停火协议的脆弱性,还体现在双方根深蒂固的矛盾上。巴基斯坦长期受“巴基斯坦塔利班”(TTP)困扰,该组织以阿富汗为藏身地,频繁跨境发动袭击,近两年已造成数千巴基斯坦人伤亡。 巴方多次要求塔利班清剿TTP,但对方始终敷衍应对,联合国上半年的报告也证实TTP获得了塔利班的后勤支持。 这种“纵容”让巴基斯坦失去耐心,而塔利班则认为巴方的空袭是对其主权的侵犯,双方各执一词,停火只是暂时的休战。 赫瓦贾·穆罕默德·阿西夫提到的“虚假信息战”,更凸显了双方的互不信任。阿富汗曾发布视频声称缴获巴基斯坦坦克,他直接戳破称这些坦克并非巴军库存,可能是从黑市购买。 这种舆论场上的交锋,说明双方都在为可能的再次冲突做铺垫。有网友担忧,一旦48小时停火期满,只要一方出现小规模挑衅,就可能引发更大规模的交火。 目前,边境虽暂时平静,但赫瓦贾·穆罕默德·阿西夫的判断仍像悬在头顶的警钟。 印度与阿富汗的合作在推进,TTP的威胁未除,盟友的支持又难以指望,这些因素叠加在一起,让停火协议更像一张脆弱的纸。 信息:巴基斯坦外交部:同意与阿富汗暂时停火48小时 2025-10-15 21:26·中国新闻网
巴防长:停火可能不会成立! 因为阿富汗塔利班已成为德里的代理人。 2025年
波览历史
2025-10-17 10:55:04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