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议员:对付中国最好的办法,就是停止购买中国生产的任何产品,全部购买美国的产品

如梦菲记 2025-10-16 15:49:07

美议员: 对付中国最好的办法,就是停止购买中国生产的任何产品,全部购买美国的产品。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美国共和党议员斯科特最近又出来放狠话了,说对付中国最好的办法,就是让美国人别买中国货,全改买美国产品。   他还特别强调,每买一件中国商品就等于在资助“敌人”,这话听起来慷慨激昂,好像只要美国人一致行动起来,马上就能让中国经济崩盘,美国制造业立刻复兴似的。   可这种想法实在是太一厢情愿了,现实情况是,美国想跟中国经济脱钩,首先得过自己这一关,不是中国离不开美国,而是美国已经在方方面面习惯了中国供应链的高效和低成本。   就说最基础的生活用品吧,美国超市里那些便宜好用的小家电、厨房用具、日常衣物,大部分都是中国制造,这不是因为美国人特别喜欢中国货,而是因为同样的东西,中国造的质量不差还便宜。   美国劳工统计局的数据已经说得很明白了,包含中国商品在内的日用品去年价格只涨了两个点出头,要是全换成美国本土生产的,价格涨幅能达到将近八个点。   对于工资增长缓慢的美国普通家庭来说,这意味着生活成本的大幅提升,谁会跟自己的钱包过不去呢?   制造业的情况更复杂,美国的汽车零部件厂、家电组装线,很多关键部件都依赖中国供应。   不是那些大家熟知的芯片或者高科技零件,而是一些看起来不起眼但实际上不可或缺的东西,比如各种型号的小电机,这东西用途广泛得很,从汽车散热系统到医疗设备都离不开它。   印第安纳州有家工厂曾经试图用美国产的电机替代中国货,结果价格翻了三倍不说,供货周期还长达三个月,最后装上去发现规格根本对不上,生产线停了好几天,光违约金就赔了两百多万,从那以后,这家工厂再也不敢提什么“美国制造”了。   美国引以为傲的农业也是一样,现代农业早就不是靠人力种地收割了,全靠各种精密的机械设备。   这些设备上的传感器、液压系统、控制模块,有接近一半来自中国的供应商,没有这些配件,那些动辄几十万美元的大型农机就是废铁。   更关键的是销售端,美国的大豆有六成出口到中国,棉花也有三成左右靠中国市场消化,真要跟中国翻脸,美国农民手里的粮食既种不出来也卖不出去,最先急眼的肯定是他们。   能源行业也摆脱不了中国制造,德克萨斯州那些绵延数千公里的油气管道,日常巡检主要靠中国生产的工业无人机。   这些无人机耐低温、续航时间长、故障率低,一天能完成上百公里的巡检任务,人工成本能省下大半。   美国本土生产的无人机不是飞不起来,而是性能差距太明显,续航时间短,遇到极端天气就容易出问题。   讽刺的是,这些中国无人机用的芯片,很多还是从美国高通采购的,真要抵制中国无人机,等于连自家芯片厂的订单也得砍掉一块。   美国政府不是没试过产业回流,前几年搞的芯片法案,撒了几百亿美元补贴,想把芯片生产线搬回美国本土,结果建厂成本比在中国高了一半,产能还不到预期的三成。   还有汽车厂把电池工厂搬到墨西哥,以为至少能省点人工,没想到当地技术工人跟不上,生产效率低得惊人,消费者买辆新车得多等好几个月。   这些教训说明,产业链转移不是喊口号就能实现的,背后需要完整的工业体系、熟练的技术工人、成熟的配套服务,这些东西都是几十年慢慢积累起来的。   反观中国这边,对美出口虽然每年也有五千多亿美元,但这只占中国出口总额的百分之十五左右,中国有十四亿人口的庞大内需市场,国内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经接近七成。   再加上这些年“一带一路”把市场开拓到一百五十多个国家,出口早就不靠单一市场了,对中国来说,美国市场是锦上添花,失去了当然会有影响,但绝不是致命的。   斯科特这种论调,说穿了就是选举年的政治作秀,每到选举季,美国政客就喜欢拿中国说事儿,既能转移国内矛盾,又能迎合部分选民的情绪。   但企业家和消费者可不会跟着起哄,他们要考虑的是实实在在的成本和利润,那些在一线经营的美国工厂老板心里都清楚,离开中国的供应链,他们的生意根本没法做下去。   全球化发展到今天这个程度,各国经济早就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了,想靠关起门来搞对抗,最后受损的只能是双方的企业和老百姓。   这不是谁更需要谁的问题,而是大家已经形成了一个高度整合的体系,硬要拆开只会两败俱伤。   对此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说出您的想法!   信源:《美国议员关于停止购买中国产品的发言记录》美国国会官网

0 阅读:0
如梦菲记

如梦菲记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