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博弈,已经到了最关键的时刻,如果我们赢了,未来一百年甚至更长,我们的发展将不

如梦菲记 2025-10-16 15:49:07

中美博弈,已经到了最关键的时刻,如果我们赢了,未来一百年甚至更长,我们的发展将不会再有国家敢打压我们,中国人民的幸福生活指日可待。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这几年,身边很多人都能感觉到,中美之间的较量越来越激烈了,这不是什么普通的贸易纠纷,而是一场真正意义上的国运之争。   从2018年开始,美国就开始对我们进行全方位的技术封锁,芯片不让买,软件不让用,连生产设备都不让卖。   他们还拉着一帮盟友搞什么“科技民主联盟”,目的就是要把中国踢出高科技圈子,让我们永远停留在产业链的低端。   说实话,刚开始那几年确实挺难的,很多人担心没有了美国的芯片和技术,我们的手机产业、汽车工业会不会就此停滞,但是现在回头看,这几年恰恰是我们脱胎换骨的关键时期。   中芯国际把14纳米芯片做到了稳定量产,良率达到95%以上,这在五年前想都不敢想,华为被制裁得最狠的时候,反而拿出了昇腾910C这样的AI芯片,在算力上实现了真正的突破。   更关键的是,我们的芯片自给率从当初的15%一路涨到现在的35%,虽然离完全自主还有距离,但这个速度已经让很多国家刮目相看了。   美国人可能没想到,他们手里的牌其实没那么好使,稀土这个东西,全世界70%的产能都在中国手里,而稀土又是制造芯片、生产高端武器必不可少的材料。   2023年我们对稀土出口稍微收紧了一点,立马就有美国芯片公司因为拿不到原料差点停产,股价跌得一塌糊涂。   他们想学我们搞什么“稀土联盟”,找澳大利亚、日本一起开采,但问题是有矿不等于能用,稀土提炼的核心技术还是在我们手里,这就好比你有面粉,但不会做面包,最后还得找会做的人帮忙。   更重要的是,这几年的打压反而让全国上下都明白了一个道理:关键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的,必须靠自己。   国家在科研上的投入一年比一年多,2024年研发投入已经占到GDP的2.8%,专利申请量连续六年全球第一。   那些九零后、零零后的年轻科学家,正在实验室里攻克一个又一个技术难题,他们不是为了发论文,不是为了评职称,就是憋着一口气要把那些“卡脖子”的技术啃下来。   反观美国那边,日子并不好过,他们的国债已经涨到36万亿美元,相当于一年GDP的123%,老百姓的生活成本越来越高,2024年通胀率达到5%,每个家庭因为高关税每年要多花1200美元。   政府因为两党吵架停摆了35天,连护照都没法办,这种内耗消耗的不仅是财力,更是整个国家的信心。   他们推出的《芯片法案》看着声势浩大,但真正落地的时候,各种利益纠葛、效率低下的问题全都暴露出来了。   我们的优势还体现在发展的持续性上,2024年中国经济增长5.5%,而美国只有1.8%,这个差距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我们正在以更快的速度缩小与美国的总量差距,现在我们的经济规模已经是美国的80%左右。   更关键的是,“一带一路”让我们在全球有了150多个合作伙伴,2024年光是沿线国家的贸易额就达到2万亿美元,这不是简单的做生意,而是在构建一个以我们为重要节点的全球经济网络。   现在这个阶段,确实到了最关键的时刻,未来五到十年,如果我们能顶住压力,在芯片、人工智能、新能源这些领域实现更大的突破,那么到时候就没有任何国家能再用技术来要挟我们了。   想想看,一个掌握了完整产业链、拥有巨大市场、科技实力领先的中国,谁还敢随便打压?   到那时候,我们的企业可以在全球自由竞争,我们的技术标准会被更多国家采用,我们的老百姓不用再担心因为国际形势变化而影响工作和生活。   这场博弈的结果,不仅关系到我们这代人,更关系到子孙后代的命运,如果我们赢了,未来一百年甚至更长的时间里,中国人都能挺直腰杆,过上真正有尊严的幸福生活。   这不是空话,而是实实在在的现实,所以现在每个人能做的,就是相信国家的战略,支持国货,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只要十四亿人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这场仗我们一定能赢。   对此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说出您的想法!

0 阅读:0
如梦菲记

如梦菲记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