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在空战时不先打掉对方的预警机?这么说吧,想打落预警机几乎是做梦,导弹打过去根本近不了身。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很多军迷看空战电影时都会想,既然预警机是对方的“空中大脑”,为啥不一上来就把它干掉?这想法听着挺有道理,可真要操作起来,基本就是在做白日梦。 先说个最基本的事实,预警机压根不会傻到飞进战场中心等着挨打,它通常躲在己方控制区域深处,距离前线至少几百公里。 这个距离是什么概念呢?美军常用的那款空空导弹,飞个一百六十公里就没劲了,你的战机还在拼命往前赶路,人家早就发现你了,身边的护航战机已经做好拦截准备。 更麻烦的是预警机周围那圈“保镖”,这可不是派两架飞机跟着那么简单,而是整套防御系统在运转。 去年中俄在白令海峡搞联合巡航,空警-500和A-50都待在离美加战机四百多公里开外,美军的F-35全程不敢脱离编队,就怕被逮个正着。 这说明什么?说明预警机身边那些隐身战机不是摆设,它们的雷达能提前锁定来袭目标,在空中就把导弹拦下来。 有人琢磨着用超远程导弹试试,射程八百公里够不够?理论上是能打到,但导弹飞过去得好几分钟,这几分钟里预警机的雷达早发现导弹轨迹了,要么引导战机拦截,要么开启电子干扰让导弹找不着北。 预警机那套电子战系统可不是吃素的,它能捕捉到导弹的制导信号,然后发射更强的同频信号把导弹的“眼睛”给晃瞎,它的雷达功率动不动就三十千瓦起步,这么强的信号直接就能压制导弹导引头。 退一步讲,就算真能突破外层防御,射程也够,预警机还有最后一招,等导弹飞到跟前几十公里时,它会连续释放箔条弹和红外诱饵,箔条弹在空中散开像片金属云,专门骗雷达制导的导弹。 红外诱饵模拟发动机热信号,让红外导弹追错目标,这些防御手段层层叠加,导弹想碰到预警机真身难如登天。 关键还有个性价比的问题,打一架预警机得派多少战机掩护?得消耗多少资源?搞不好还得牺牲几架战机才能创造机会,就算真炸掉一架,对方很快就能补位。 2024年初乌克兰声称击落了俄军的A-50,结果没过多久俄罗斯又调来另一架接着干活,战场态势根本没变。 现代军队不会把鸡蛋放一个篮子里,预警机的数据早就通过网络传到其他战机、军舰、地面部队了,打掉一个节点,整个信息网还在正常运转。 现在各国空军也不傻,知道硬碰硬不划算,中国空军搞的“穿透型制空”战术就挺聪明,用歼-20指挥隐身无人机悄悄摸过去,不跟对方护航战机纠缠,专挑关键节点打。 还有更省事的办法就是电子干扰,让预警机“失明”但不摧毁它,印巴冲突时就有一方通过电子压制让对方预警机没法和战机配合,不费一枪一弹就抢到主动权。 说到底,现代空战早不是单打独斗的时代了,预警机作为体系核心,它的防护强度远超普通目标,想靠几枚导弹就瘫痪对方指挥系统,这种想法太天真。 真正高明的打法是通过系统性优势,比如切断数据链、打击起降机场、削弱护航力量,一步步瓦解对方的作战能力,让预警机就算完好无损也发挥不出作用,这才是聪明人的做法。 战争从来不是电影里那样潇洒,每个决策背后都要算账,打预警机这笔账怎么算都不合适,代价太高收益太低。 与其把宝贵的战机和导弹浪费在这种高风险行动上,还不如把资源用在更有把握的目标上,毕竟空战拼的是整体实力,不是看谁能完成惊天动地的单次斩首行动,这个道理,各国空军心里都清楚得很。 对此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说出您的想法! 信源:北京晚报——解密空中杀手锏——预警机(组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