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发出警告:中国下个月开始飞往美国航班,不可以经过“俄罗斯上空”,否则禁止降落美国! 中美航线上空突然“起雾”! 特朗普政府放狠话:下个月起,只要中国飞机敢从俄罗斯上空飞来美国,就别想落地。 说白了,这不是航线问题,这是要把地缘政治搬上千米高空,直接改写全球航空的飞行规则。 要是把这当成一次普通的航空政策调整,那就真低估了美国政府的“操作水平”。 特朗普的交通部刚刚发出通知,准备对中方航司下达新规:中国任何航班飞往美国,只要航线跨过俄罗斯领空,一律不得入境。 给出的时间,只有几周。 美国的理由听起来冠冕堂皇,说是为了“公平竞争”。 说到底,这是美俄制裁大战的延伸,是一场把商业航空绑上地缘政治战车的博弈。 这事要从两年前俄乌冲突说起,美国和一票盟友对俄罗斯下了狠手,航空领域当然也没放过。 美欧航司被禁止飞越俄领空,直接导致亚洲航线绕了大半个地球,本来10小时能飞完的航程,一下子多出一两个小时,油耗、时间、成本全都飙升。 美国航司每年因此在亚洲市场损失约20亿美元,而中国航司呢?因为没有参与制裁,照常飞俄罗斯领空,不用绕远路,航程短、成本低。 比如从上海飞纽约,走俄上空能节省大约2000公里,票价也更有竞争力。 于是,美国航司开始抱怨,认为中国航司抢了他们的“蛋糕”,特朗普政府干脆一不做二不休,直接把矛头对准中国,试图强行拉中国“下水”。 美国说得好听,是“公平”,但真要讲逻辑,还真站不住脚。 美国一些航空公司其实还在偷偷绕着飞。 比如联合航空和达美航空的部分货运航班,仍会选择在俄空域边缘绕行,只是没大张旗鼓地说而已。 说别人不公平,自己却偷偷用了同样的路线,这不就是双标吗? 再说了,中国航司能用俄罗斯空域,是合规飞行,不是走“后门”,谁让你美国先发制裁令,结果自己航司被反制了,那总不能让别人为你的决定买单吧? 国际航空运输协会的秘书长也看不下去了,公开表态:“不该让航线成为政治工具。” 这话说得很直白,但美国政府显然没打算收手。 中国外交部第一时间回应,表示这项禁令没有国际法依据,违反了《国际民用航空公约》。 中国民航局也没闲着,已经召集国航、东航等主要航空公司开会,准备绕飞备选方案,比如经中亚、土耳其等地,但这意味着一年可能多花14.4亿美元。 中国的态度很明确:愿意对话,不怕对抗,美方真要一意孤行,中方也会做出对等回应。 最直接的反制措施,就是限制美国航司在中国的航班时刻和航线数量。 根据美国航空运输协会的估算,这项回击可能让美航司一年损失8亿美元,还可能影响到美国农产品、芯片等高附加值货物的空运出口。 这下子,美国航空公司也坐不住了,自己本就因为制裁吃了亏,现在还要为政府的政治操作买单? 如果以为这只是航空公司之间的斗争,那就太天真了,最终为这一决定埋单的,可能正是每一个需要跨国飞行的普通旅客。 拿最典型的上海-纽约航线来说,一旦绕行中亚,飞行距离将增加2000公里左右,不仅耗油量上去了,机组人员的飞行时间也得更换,操作成本直线上升。 这笔账算下来,票价预计上涨15%-20%,对普通人来说,这可不是小数目。 货运也受到波及,比如生鲜食品,飞行时间一长,损耗率就从2%涨到5%,电子产品等对运输时效要求高的货物,也面临延误风险。 更现实的是,一部分中欧货物可能被迫转向海运或陆路班列。 这项禁令还没正式落地,就已经引发了轩然大波。 美国国内航空业界也不完全买账,毕竟他们比谁都清楚,这种禁令不仅不利于自己,还可能引来中方强硬反制,结果是中美航线两败俱伤。 从程序上来说,这项禁令仍需经过听证、公示等流程,特朗普政府想在短时间内强推,恐怕也不那么容易。 但无论成不成,这次操作都暴露一个问题:美国政府越来越习惯于用“霸权逻辑”解决竞争劣势。 当制裁反噬了自己,就想拉别人一起跳火坑;当自己航司成本高了,就试图“封杀”对手的优势。 可惜,这种做法不仅解决不了问题,反而让美国在全球航空业越来越孤立。 中国航司靠的是规则内运营,不是走捷径,反观美方,频频用政治手段干预市场,真正该反思的,恐怕不是别人。 特朗普政府会不会真的一锤定音,把禁令付诸实施? 如果中美航线成本飙涨,票价上天,普通旅客你还会选直飞吗?这场地缘政治绑架下的“空中战争”,已经在悄然改变你我出行的每一步。 问题来了:你愿意为“政治绕飞”买单吗? 这不是航线问题,这是规则之争,中国不绕飞,是因为没有义务去接盘别人的制裁政策。 美国想“拉人下水”,但一旦真掀桌子,损失的不止是中国航司,还有它自己的市场份额与信誉。天 空不属于任何一个国家,但霸权的阴影,正让它越来越沉重。 信源:新民晚报 2025-10-11
美国发出警告:中国下个月开始飞往美国航班,不可以经过“俄罗斯上空”,否则禁止降落
老阿七说史
2025-10-15 15:51:22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