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萧山,一名女子在洗澡后走出洗浴间,竟然发现窗外有无人机在悬停,怀疑有人在偷拍,报警后警方找到飞手,尽管没有证据证明飞手是在偷拍,但还是给女子造成了心理阴影,感觉自己的隐私没有安全,小区的其他住户也对无人机十分苦恼。 红星新闻10月10号报道,杭州萧山浦阳镇附近的一个小区,藏在小山和湖泊之间,平时日子过得挺安静。 租户王先生和女友在7楼住了一年多,直到9月30日那个下午,这份平静被一架突然出现的无人机打碎了。 那天下午三点多,王先生的女友裹着浴巾走到阳台,想把晾干的衣服收进来。 她随手拉开纱帘,眼睛刚适应外面的光线,就看见一个银灰色的东西悬在半空,是架无人机,镜头正对着自己家的阳台。 浴巾只到膝盖,她瞬间僵住,手还停在晾衣绳上,脑子里一片空白。 等她反应过来想喊人,无人机的螺旋桨转了两下,慢慢往下落,很快就消失在楼群之间。 王先生赶过来时,只看到女友脸色发白地站在阳台。两人下楼绕着楼栋找了两圈,问了正在扫地的保洁,都说没注意到有人操控无人机。 物业电话打过去,接线的工作人员说会派人去查,但等了快两个小时,也没等来具体回复。 最后没办法,王先生报了警,直到晚上八点多,派出所才打来电话,说飞手找到了,是同单元楼的一位业主。 民警跟着飞手去查了无人机的存储卡,里面只有几段小区周边的风景视频,没有拍到王先生女友的画面。 飞手说自己就是想拍山下的湖泊,不小心把无人机飞近了居民楼,没证据证明他在偷拍,这事只能这么结了。 可王先生的女友好几天不敢拉开阳台窗帘,晚上洗澡时,她总忍不住往窗外瞟,生怕再看到那个“小眼睛”。 小区里面对同样烦恼的还有刚搬来的陈先生,十一假期第一天晚上,他正和朋友在客厅聊天,就听见窗外有轻微的“嗡嗡”声。 走到窗边一看,一架无人机离玻璃也就十米远,一会儿往上飞,一会儿往下落,还在他家窗口停了十几秒。 “大半夜的,拍什么不好非要贴着脸拍?”陈先生气得想开窗喊,可手刚碰到窗户把手,无人机就飞远了。 业主群里因为这事吵开了,有人发了10月4日晚上11点多拍的照片,漆黑的楼群里,无人机的红灯闪着,停在三楼的窗口。 摆摊卖水果的张阿姨说,她收摊回家时,也见过无人机在单元楼门口盘旋,离地面也就两层楼高。 “要是拍风景,不会飞得这么低吧?”有人在群里质疑,也有人替飞手辩解,说可能是新手操控不好,不小心飞近了。 大家也查过相关的规定,2019年浙江出的无人驾驶航空器管理规定,只说机场、火车站这些地方不让飞,没提居民小区,2024年新实施的条例,管的是120米以上的空域,小区里的低空飞行还是没人管。 找物业要说法,对方只说“警方已经介入”,再问就不吭声了。 做无人机系统开发的叶先生说,现在买架入门级的无人机只要几千块,很多人买回来根本不看管理规定,觉得在小区里飞没人管。 可实际上,小区里信号干扰多,万一无人机失控掉下来,砸到人就麻烦了,更别说还可能侵犯别人隐私。 而且就算真出了事,要找到具体责任人也不容易,技术上难追踪,各部门之间也没个统一的管理办法。 律师邵斌说,很多人觉得只有拍到隐私画面才算侵权,其实不是。 无人机在居民楼低空飞,本身就会让人觉得不安,没法安心过自己的日子,这就算扰民了。 可难就难在取证,无人机飞得快,等居民拿出手机拍照,它早就没影了,没有证据,维权就很难。 要是真遇到这种事,别光顾着慌,先看看无人机的位置,记好时间,用手机录一段视频,连声音一起录下来,然后赶紧报警,把情况跟民警说清楚。 安全感不是等着别人给的,自己多留个心眼,才能少点麻烦。 当然,要想彻底解决这个问题,还得靠更完善的规定和监管。 要是能把小区低空飞行也纳入管理,让每架无人机的飞行轨迹都能查到,飞手们才不敢随便乱穿居民楼。 科技本来是为了方便生活,可要是管不好,就会变成悬在头顶的隐患,只有把规矩立好,才能让大家住着安心。
杭州萧山,一名女子在洗澡后走出洗浴间,竟然发现窗外有无人机在悬停,怀疑有人在偷拍
在下雒无畏
2025-10-11 11:40:15
0
阅读: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