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检抗诉撕开25年冤狱:车超案背后,是司法正义的硬核守护 之前发的有关车超的视频又被限流了。我们这次就从“最高检抗诉推动正义”切入,聚焦“法治纠错的力量”,突出司法机关主动纠错的正向价值,进行讴歌吧。 2025年9月28日,安徽亳州中院的法槌落下,“车超无罪”四个字让旁听席上的哭声瞬间爆发。被羁押9050天、从青年熬到白头的车超,终于在最高检的抗诉推动下,洗清了背负25年的强奸杀人罪名。这场迟到四分之一世纪的正义,离不开最高检对司法公正的执着守护。 时间回溯到1999年,16岁女生王某琳遇害,同村青年车超与三人被列为嫌疑人。没有扎实物证,仅凭“非法方法获取的供述”和“样本不合格的足迹鉴定”,车超就从新婚燕尔的丈夫、即将为人父的青年,沦为死缓犯。即便2004年同案两人已获无罪,他的冤屈仍在司法程序中卡了21年,妻子王侠卖掉婚房为他申冤的脚步,走得沉重又绝望。 转机的曙光,始于司法机关的主动审查。2019年安徽省检察院复查时发现诸多疑点:案发现场足迹指向47码鞋,而车超常年穿40码;几份有罪供述矛盾重重,却无任何客观证据印证。当2025年涡阳警方通过DNA排查锁定真凶熊某,新物证与鉴定意见形成完整证据链时,最高检果断出手,向最高法提出无罪抗诉,直接推动再审程序启动。 在这场正义攻坚战中,最高检的抗诉如同精准的手术刀,剖开了旧案的症结。最高法再审最终采纳抗诉意见:原审供述与证言因非法获取被排除,足迹鉴定因样本无效不予采信,新DNA证据明确证明真凶另有其人,依法宣告车超、李勇及涉伪证罪的谢广英均无罪 。这份判决,不仅还了三人清白,更彰显了最高检“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的监督担当。 走出法院的车超,两鬓已染霜雪,25年的牢狱生涯夺走了他的青春与亲情,但最高检的抗诉让他重见天日。这起案件并非孤例,从赵作海案到聂树斌案,每一次冤错案的纠正背后,都有检察机关坚守法律监督的身影。 真凶熊某已被调查,国家赔偿正在推进,但车超案的意义早已超越个案。它让我们看到,最高检的抗诉权不是冰冷的法律条文,而是守护公民权利的温暖屏障;司法纠错或许会迟到,但检察机关主动追凶、坚决纠错的决心,永远不会缺席。这,正是中国法治进步最坚实的底色。
最高检抗诉撕开25年冤狱:车超案背后,是司法正义的硬核守护 之前发的有关车超的视
自在聆听鸟语
2025-10-10 19:31:22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