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印度得罪中国,要中国归还港口99年使用权,没想到看到违约金后又妥协了。  

顾议史实 2025-10-08 17:41:35

为了印度得罪中国,要中国归还港口99年使用权,没想到看到违约金后又妥协了。   2019年,斯里兰卡换了总统,新官上任三把火,第一把就烧向了中国投资的汉班托塔港。   新总统戈塔巴雅一上台就放话,要“重新审视”中国的港口合约,语气听起来像是要把中国赶出门外。   而这事儿的背景也不复杂,汉班托塔港位于印度洋“海上黄金走廊”,距离国际主航道不到10海里,每年有超过3.6万艘船经过,是个名副其实的“海上枢纽”。   本来是斯里兰卡自己喊着要建的港口,后来没钱找上中国,中国投了15亿美元帮他们建了7个大码头。   但几年下来自己运营不行,赔了个底儿掉,四年亏了3亿多美元,2017年干脆把港口交给中资企业招商局运营,签了个99年协议,中国掏了11亿多美元拿下70%的股份。   结果刚开始赚钱,斯里兰卡反手就想毁约,这是要干嘛?答案两个字:印度。   戈塔巴雅上台后,斯里兰卡刚好经历了一场恐袭,全国气氛紧张,印度这时候急了,怕中国港口“威胁安全”,一边送援助,一边“提醒”斯里兰卡,“别把鸡蛋都放在中国篮子里”。   斯里兰卡这才想着,要不找中国谈谈,把港口要回来?但商业合同不是儿戏,尤其是这种跨国投资项目,中国一看你要毁约,立马搬出合同条款:你可以终止,但得掏100多亿美元的违约金。   100亿是什么概念?2019年斯里兰卡整个国家的外汇储备才76亿美元,连赔钱的资格都没有,这一刀下去,不是割肉,是要命。   所以,话说得再狠,最后也只能当作没说过,戈塔巴雅政府最后只能“低调处理”,这场“港口夺回战”就这么悄无声息地收场了。   其实,斯里兰卡不是第一次在汉班托塔港这事上摇摆,最早这项目被骂成“白象工程”,意思是花大钱却不赚钱,但招商局一接手,港口立马起飞,2018年吞吐量涨了160%,开始挣钱了。   到了2020年,这个港口不光让1万多人找到了工作,还贡献了斯里兰卡政府40%的港口收入,到了2023年,成了南亚地区最大的汽车中转站之一,一年处理70万辆汽车。   而另一边,斯里兰卡自己的经济却在走下坡路,2021年强推化肥禁令结果闹出粮荒,2022年干脆破产,背着510亿美元外债喘不过气来,戈塔巴雅撑了两年也扛不住了,最后灰溜溜辞职。   这时候再看汉班托塔港,不管你喜欢不喜欢,它至少是真正带来了收入和就业的项目,政治口号吹得再响,填不饱肚子也是白搭。   2023年,汉班托塔港的货运量突破300万吨,这个数字背后,是一个国家经济转型的机会,是一纸合同撑起的商业逻辑。   不少人会拿“主权”这事说事儿,觉得把港口交给外国公司运营99年就是“卖国”,但现实是,换不来投资,守着港口饿肚子,才是真正的“失国”。   中国没有强买强卖,是斯里兰卡主动找上门来求合作;中国也没有用军舰去“护航投资”,只是按合同办事,你说要终止,咱不拦着,但钱得赔够,说白了,这是成年人世界的游戏规则。   再看印度,确实在斯里兰卡有影响力,也确实能拉一把经济援助,但能不能像中国一样,真金白银搞建设?能不能像招商局一样,把一个亏本港口变成赚钱机器?光靠嘴说,改变不了事实。   斯里兰卡这几年的折腾,其实给很多发展中国家上了一课,别把政治当成万能药,想靠换方向、换盟友就解决经济难题,最终只会更乱。   合同不是儿戏,一旦签字,就要尊重规则,否则代价不只是钱,还有国家信用。   汉班托塔港的故事说明,真正能带来改变的,不是口号,而是能落地的项目和能兑现的承诺,千万别低估商业合作的力量。   这个港口还在运营,船还在进出,合同还在生效,而那些想靠“政治投机”走捷径的人,要么已经下台,要么还在为债务发愁。   港口是国家的门面,也是国家的命脉,把它当作讨好邻居的筹码,最后只会两头不是人。   契约精神不是口头承诺,而是撑起国家发展的骨架,斯里兰卡这场“想撕票但没钱赔”的闹剧,也许该让更多人看看,什么才叫现实,什么才叫代价。

0 阅读:145

猜你喜欢

顾议史实

顾议史实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