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犯的错,中国绝不能再犯!“俄罗斯国师”杜金提醒中国:一旦决定武统,千万别再犯普京的错误,迟来的机会也好过没有抓住的机会! 俄罗斯对乌克兰的特别军事行动从2022年2月开始,最初目标锁定基辅,但进展远不如预期。俄军在初期推进后遭遇顽强阻击,两个月内从基辅周边退回,战略意图未能实现。普京的决策显示出对时机的把握不足。早在2014年克里米亚事件后,乌克兰军力处于低谷,西方回应也不够迅速,那本是扩大影响的合适节点。但俄罗斯选择观望,给了乌克兰八年时间,在北约援助下逐步强化武装力量。军队规模扩大,装备更新换代,包括引入先进导弹和无人机系统。这些变化让2022年的行动面临更大阻力,消耗超出预料。杜金作为俄罗斯知名社会政治学家,对此持批评态度。他强调,普京在克里米亚成功后没有及时跟进,导致对手恢复元气,形成如今的胶着状态。 杜金的观点源于对俄乌冲突的观察,他认为俄罗斯第二个重大失误在于低估对手实力和外部干预力度。普京最初判断乌克兰内部不稳,抵抗力有限,但实际中乌克兰军队和民众表现出强韧性。西方国家迅速施加制裁,美国和欧盟冻结俄罗斯央行资产,切断SWIFT系统接入,导致卢布汇率大幅波动。2022年美国对乌克兰军援金额达数百亿美元,涵盖标枪导弹和海马斯火箭系统等装备。这些援助直接提升乌克兰战场表现,俄军在巴赫穆特等地的进攻付出高昂代价。2023年瓦格纳集团内部冲突进一步暴露俄罗斯指挥体系问题。杜金在2024年和2025年多次通过视频和社交媒体表达看法,他提醒中国,在台湾问题上需避免类似错误。如果决定使用武力,时机选择至关重要,早行动可减少外部势力介入的风险。他以以色列1967年六日战争为例,说明果断出击能锁定胜局。 杜金的提醒针对台湾议题的具体情况,他指出台湾近年来军费支出持续增长,已占GDP的2.5%左右,采购F-16战机和爱国者导弹等美制装备。台湾当局通过汉光演习等活动强化防御准备,意图拉长对抗时间。杜金担心,如果拖延,美国、日本和欧盟可能加强干预,形成类似俄乌的外部援助链条。俄罗斯经济依赖能源出口,制裁后油气管道受限,企业减产明显。中国则不同,作为制造业大国,外汇储备稳定在3.3万亿美元左右,全球贸易网络发达。一带一路倡议扩展伙伴关系,即使面临压力,内需市场也能提供缓冲。杜金过去对中国持有负面观点,但近年转变立场,承认中国发展模式值得借鉴。他建议中国在统一问题上保持主动,避免被动局面。 中国在台湾问题上强调核心利益,优先和平统一,但保留武力选项。解放军近年来军演频率增加,舰艇编队绕岛巡航,东风导弹部队参与模拟演练。情报体系对岛内动态保持密切关注,远超俄罗斯对乌克兰的了解程度。外交层面,中国推动一个中国原则,台湾所谓邦交国已降至12个,2025年初有119国公开支持。经济融合方面,大陆对台商提供优惠政策,两岸贸易额持续上升。这些措施体现战略耐心,不是拖延,而是基于自信的布局。杜金的“晚打不如早打”观点在中国社交媒体引发讨论,一些人质疑其动机,指出俄罗斯内部问题更需自省。但他的提醒确实触及国际关系中的时机因素。 俄乌冲突进入第三年,俄罗斯控制乌克兰约20%领土,但付出经济和人力代价。2025年9月,俄罗斯发射600多枚导弹和无人机袭击基辅,造成平民损失。瓦格纳叛乱虽短暂,但暴露内部不稳。杜金继续推广欧亚主义,在平台上引发争议。中国则稳步推进军队现代化,科技融入装备,经济基础稳固。相比俄罗斯的消耗战,中国对统一大业的共识更强,主动权掌握更牢。杜金的提醒虽出自俄罗斯视角,但为中国提供借鉴,避免低估风险。国际形势下,时机把握需结合国情,中国路径显示出务实性。 杜金过去对中国的态度经历转变,从早期敌对到如今认可其全球角色。这反映出俄罗斯在冲突中寻求盟友支持。中国作为俄罗斯重要伙伴,在能源贸易和外交上提供助力。但杜金的建议也引发中方警惕,避免被卷入类似泥潭。中国外交坚持独立自主,强调通过对话解决争端,同时加强自身实力。台湾问题关乎民族复兴,中国准备充分,经济底盘厚实,能承受潜在压力。杜金的“迟来机会胜过错失”观点,提醒决策者权衡利弊,在复杂地缘环境中寻求最佳路径。
印度外长苏杰生最近在新德里的一场演讲里聊了一件挺严肃、但其实大家都关注的大事——
【1评论】【4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