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中国非要“主导世界”,是世界离不开“中国速度”。马斯克一边看着自动化机器人飞速装配汽车,一边对着媒体直言:“不要触碰中国的底线,中国用了40年,把全球工业格局彻底改写!”谁还记得,1980年代的中国,只能做小商品、缝纫机,如今却成了工业“头号玩家”。 上世纪80年代的日子,不少中老年人都记得清楚,那时候中国工业刚起步,说是“一穷二白”一点不夸张。 1980年工业总产值里,轻工业占了近一半,缝纫机一年造768万架,自行车1302万辆,这些小物件就是当时工业的主力,汽车才产22.2万辆,机床13.4万台,而且好多核心部件得靠进口,就连简单的机械加工,精度都比不过国外。 那时候要是谁家有台进口电视机、洗衣机,那可是能炫耀好一阵子的稀罕物,因为咱们自己造不出来高端的。 那时候的中国,在全球工业里就是个“小配角”,只能做些技术含量低的小商品,根本谈不上什么话语权。 可谁能想到,短短四十年过去,咱们的工业家底彻底变了样,现在中国是全世界唯一拥有41个工业大类、207个中类、666个小类的国家,从螺丝钉到大飞机,从手机到航母,咱们都能造。 制造业规模连续15年全球第一,占全球比重快到30%了,2023年工业增加值更是达到39.9万亿元,比起1980年翻了多少倍都数不清。 500种主要工业产品里,四成以上产量世界第一,像手机一年造15.7亿台,工业机器人43万套,这些数字搁以前想都不敢想。 马斯克为啥有这感慨?看看他的特斯拉上海工厂就知道了,别人建个工厂没个三五年下不来,咱们10个月就建成投产,最快的时候一分钟能下线一辆车,这速度在全球汽车行业都是绝无仅有的。 他亲眼见过中国工厂的自动化生产线,见过零部件从进厂到组装成车的高效流程,所以才说中国改写了工业格局。 这不是吹捧,是实打实的事实——特斯拉靠上海工厂抢占了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而中国的供应链和生产速度,就是它的底气。 现在的中国工业,早就不是只做小商品了,C919大飞机上天,打破了欧美几十年的垄断,首艘国产大型邮轮也开始商业运营;新能源汽车一年出口522万辆,第一次成了全球最大汽车出口国,街上跑的特斯拉、比亚迪,好多零部件都是“中国造”。 高铁更不用说,从无到有,现在里程占全球三分之二,还卖到了东南亚、欧洲,雅万高铁就是最好的例子,让国外也见识到了中国的工程速度和技术。 就连高端机床这种以前被美日卡脖子的领域,咱们也在突破,2023年中国机床消费额占全球32.5%,新能源产业的需求正逼着国产高端机床技术升级。 为啥说世界离不开中国速度?看看全球供应链就明白了。 疫情那阵子,别的国家工厂停工停产,只有中国靠着完整的工业体系,快速恢复生产,口罩、呼吸机、防护服源源不断运到全球各地,要是没有中国,不知道多少国家得陷入物资短缺。 现在全球电子产业,从手机芯片的封装测试到电脑显示屏,大多离不开中国的零部件;汽车行业更不用说,德国车企的变速箱、日本车企的电池材料,好多都得从中国采购。 中国就像全球工业的“心脏”,一旦咱们的生产节奏有变化,全球市场就得跟着波动。 有人说中国想“主导世界”,这纯粹是瞎猜,咱们的工业发展从来不是为了垄断,而是开放共赢的。 特斯拉、大众、苹果这些外资企业,在中国建厂、用中国的供应链,既降低了成本,又提高了效率,产品还能卖回全球,这是双赢。 “一带一路”上,咱们帮别的国家建工厂、修铁路,不是为了控制人家,是带动他们一起发展工业,就像中老铁路,让老挝从“陆锁国”变成“陆联国”,这是实实在在的帮助。 中国速度不是凭空来的,这背后是40年改革开放的政策红利,是几亿工人的辛苦付出,是国家在研发上的持续投入。 2022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经费支出19362亿元,比2000年增长38.5倍,有研发活动的企业达17.6万家。 奇瑞工厂的工人说,以前拿着焊钳一个个打焊点,现在焊接自动化率100%,这就是从“人工”到“智能”的转变,是无数中国企业创新的缩影。 当然,咱们也不是完美的,高端机床、芯片这些领域还得继续攻关,但这只是时间问题。看看5G发展就知道,从1G空白到5G领跑,标准必要专利占全球42%,中国工业从来都是在突破中成长的。 说到底,中国40年的工业发展,不是为了“主导世界”,而是为了让自己强大起来,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 但偏偏是这份强大和速度,成了全球工业的“稳定器”和“发动机”。现在全球经济离不开中国制造,离不开中国速度,这不是咱们自吹自擂,是马斯克这样的外国企业家都认可的事实,是全球供应链实实在在的依赖。 未来中国工业还会继续进步,不是为了争老大,而是为了和世界一起发展,这样的中国速度,谁能离得开呢?
这两天,马斯克的科技成果,再次震撼了全球。根据中国基金报10月5日报道,马斯
【82评论】【5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