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打疼美国的不只是稀土!】 今年美国大豆简直是“丰收成灾”,地里的豆子熟得压弯了枝,可仓库早就堆得没地方下脚。美国农业部早前就发了报告,说今年大豆产量要往上调,算出来能到44.25亿蒲式耳,比官方预测还高,妥妥的创纪录水平。 可产量越喜人,豆农们心里越慌,因为中国的订单居然跌到了零——要知道往年这时候,光中国一个国家就能买走美国月度出口量的六成以上,去年同期更是拉走了700万吨。 伊利诺伊州的老农场主最近天天盯着仓库发呆,他给我算过一笔账:现在美湾大豆离岸价才380美元一吨,可自己种出来的成本就得420美元,卖一吨亏一吨。 更糟的是今年天气还不给力,中西部遇上50年一遇的湿冷夏季,降水量比常年多了四成,大豆结荚期推迟了三周,锈病、灰斑病还趁虚而入,发生率比往年翻了三倍。 收成打了折扣,成本却蹭蹭涨,化肥价格比2020年高了120%,柴油飙了60%,就连烘干豆子的燃油费都翻了番,一亩地平白多花55美元。有农户实在扛不住,收割机停在地里开不动,不是坏了,是加不起油,只能眼睁睁看着豆子在雨里发芽。 这可不是个别现象,整个中西部50万豆农差不多都掉进了收支失衡的坑。美国农场信贷管理局的数据摆在那儿,现在豆农的负债率已经飙到78%,是1980年代农业危机以来的最高值,破产的数字比去年同期涨了55%。 密西西比河沿岸的港口更明显,往年这个时候驳船排着队装货,现在吞吐量降了35%,连带着运输业都裁了2万人,1200家大豆加工厂的开工率只剩四成。艾奥瓦州立大学的教授查德・哈特看得明白,他们的整个生产体系都是围绕中国需求建的,中国订单一没,根本找不到替代的买家。 特朗普也急了,从8月就开始喊话,国庆这波更是直接要四倍订单,还拍胸脯说给快速物流。可市场根本不买账,芝加哥期货交易所的价格也就象征性反弹了3%,三天就跌回原形。中国海关那边说得很实在,今年的采购合同早就跟南美签好了,短期内没打算从美国进口。 就在特朗普喊话的时候,中国刚跟阿根廷追加了订单,从10船加到20船,总量130万吨,而且阿根廷还临时取消了26%的出口税,价格和运输成本都比美国大豆划算得多。 有人说不是还有补贴吗?可特朗普承诺的那些钱,根本是远水救不了近火。这些年美国豆农因为关税政策已经累计损失超过200亿美元,永久丢了12%的中国市场份额。补贴顶多补点眼前的亏空,却补不回失去的市场——东南亚和欧洲加起来的采购量,还不到中国的三分之一。 北达科他州的共和党众议员朱莉・费多查克都忍不住抱怨,说美国帮阿根廷稳定经济,结果人家转头就抢美国农民的生意,这是“难以下咽的苦果”,可她没说的是,这苦果其实是美国自己种的。 事儿得从2018年的贸易战说起,当时特朗普政府一拍脑袋加关税,中国立马反制,对美国大豆加征25%关税。这一下美国大豆的到岸价就比巴西的贵了15%,中国买家又不傻,自然转头找南美合作。 这些年中国早就布局了多元化进口,2024年从南美进口的大豆占比超过70%,美国的份额跌到21%,到2025年干脆归零。美国大豆出口协会的人都承认,豆农们根本不赞成用关税搞贸易平衡,觉得这是“人为的打扰”,可他们说了不算。 现在美国农业出口已经降了53%,艾奥瓦州每年58亿美元的大豆市场,潜在损失可能达到2亿美元。更要命的是,中国和南美早就不只是买卖关系了,还签了技术共享和投资协议,比如帮阿根廷升级港口设施,供应链稳得很。 美国农业部自己都承认,要是今年库存积压超过700万吨,可能引发连锁违约,农业信贷机构的不良贷款率就得突破15%,弄不好要重演1980年代的储贷危机。 说到底,这哪儿是中国故意打压,分明是美国单边贸易政策种下的苦果。稀土的账还没算清,大豆这边又掉了链子,特朗普喊破喉咙也没用——中国要的是平等的贸易合作,不是被当谈判筹码。 现在美国豆农算是看明白了,政治游戏玩得再欢,最后买单的还是他们自己,而中国早就用多元化布局,把主动权牢牢攥在了手里。
中国港口开征反制费,美企船队慌了,全球海运要变天?2025年10月14日,美国要
【20评论】【5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