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海军怂了,西班牙海军跑了,土耳其无人机也撤离了!奔赴加沙的“全球舰队”在10月1日报告称,他们在当地时间10月1日早上,就已经遭到了以色列军方的一次恐吓性袭击。由于以色列军队开火的威胁,意大利海军,西班牙海军,已经宣布在,放弃为“全球舰队”护航,同时撤离的还有,原本掩护“全球舰队”的土耳其军队的察打无人机,也离开了船队上空。 根据公开信息,西班牙海军的“愤怒号”护卫舰后撤至船队后方10-12海里,意大利海军的“阿尔皮诺”号护卫舰则直接停止护航任务。希腊虽然表示确保其水域内船只的安全,但明确拒绝跟随船队前往加沙。 土耳其更彻底,不仅协助撤离船上的土耳其公民,还宣布不会派遣海军舰艇随行。这种集体退缩让“全球舰队”在最后几十公里的航程中失去了所有军事保护,完全暴露在以色列海军的打击范围内。 表面上看,这些国家的撤离是出于对以色列军事威胁的担忧。但更深层次的原因可能涉及复杂的政治博弈。例如,意大利总理梅洛尼曾警告船队行动可能破坏美国推动的加沙和平计划,而西班牙此前虽关闭了美军向以色列运送武器的通道,但在直接军事对抗面前还是选择了退缩。 土耳其作为北约成员国,可能也承受着来自联盟内部的压力,尤其是在瑞典和芬兰加入北约的问题上,土方需要避免与美国关系进一步恶化。 失去护航的“全球舰队”面临着以色列精心策划的拦截行动。以色列军方惯用的电磁干扰手段首先登场,通过压制船队的通信信号,使其陷入指挥混乱。 随后,以色列巡逻艇抵近目标船只,强行登船检查并扣押人员和物资。根据历史案例,例如2010年的加沙自由船队事件,以色列海军在登船过程中甚至使用了实弹,导致数十人伤亡。 这次行动中,以色列警方集结了超过600人的兵力,显然做好了大规模冲突的准备。对于以色列国防军来说,击沉几艘船只并非难事。他们拥有先进的导弹快艇和特种作战部队,完全有能力在短时间内控制局面。 更重要的是以色列可以通过舆论战将船队成员污名化为“哈马斯支持者”,从而为自己的行动披上“反恐”的合法外衣。 整个“全球舰队”由50多艘船只组成,理论上存在分散突破的可能性。但实际上,以色列海军已经建立了严密的封锁线,每艘试图靠近加沙的船只都会遭到重点监视。 历史经验表明,即使有个别船只成功突破,也难以改变整体局势。例如2025年6月的“马德琳”号事件中,以色列海军在公海强行拦截船只,将船员遣返并扣押物资,整个过程几乎没有受到国际社会的有效制约。 对于船队成员来说,更危险的是登船后的遭遇。以色列军方可能会没收所有物资,将人员集中关押后遣返。在这个过程中,船员的基本权利很难得到保障。 更讽刺的是以色列要求船队将物资运往阿什杜德港接受安检,但这种做法实际上延续了对加沙的封锁,因为通过陆路运输的物资数量和种类都受到严格限制。 面对以色列的强硬行动,国际社会的反应显得软弱无力。土耳其虽然谴责以色列的行为是“恐怖主义”,但仅限于外交抗议。智利等少数国家支持船队的人道主义诉求,但缺乏实际行动。联合国人权事务办公室虽呼吁调查,但此类调查往往因以色列的阻挠而不了了之。 这种局面反映出当前国际秩序的深刻困境。一方面,国际法明确保障公海航行自由和人道主义援助的权利;另一方面,以色列凭借美国的支持,几乎可以无视国际社会的舆论压力。对于那些试图通过民间力量打破封锁的组织来说,他们面临的不仅是军事风险,更是整个国际政治体系的结构性阻力。 回顾2010年的加沙自由船队事件,以色列的暴力拦截引发了全球公愤,导致土以关系严重恶化。 但十年后,类似的场景再次上演,而以色列的手段似乎更加肆无忌惮。这说明国际社会在解决加沙问题上的努力并未取得实质性进展,以色列的封锁政策反而在不断强化。 对于“全球舰队”来说,这次行动的失败可能意味着未来类似尝试将更加困难。但另一方面,它也可能激发更多人关注加沙的人道主义危机,推动国际社会采取更有效的行动。毕竟,当50多艘船只敢于挑战以色列的封锁时,它们所代表的已经不仅仅是物资援助,更是对正义和国际法的坚守。 在这场力量悬殊的对抗中,“全球舰队”的勇气值得肯定,但现实的残酷也不容忽视。以色列的军事优势和政治孤立政策短期内难以改变,而国际社会的不作为则让加沙的困境陷入恶性循环。 或许,只有当更多国家像卡塔尔那样采取实质性的联合行动时,才能真正打破这种僵局。但在那之前,“全球舰队”的遭遇将成为加沙问题的又一个悲剧注脚。
没有哈马斯的加沙,民众才能安居乐业!2007年,哈马斯把法塔赫驱逐到约旦河
【5评论】【1点赞】
勇往直前
一群乌合之众,是对他们这帮烂泥最好的诠释!
玖伍贰柒
欧洲就一群乌合之众,臭鱼烂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