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法犯法,罪加一等!”北京一90后女律师,为了贪小便宜,竟然利用自主结账设备,以不结账、少结账的方式,先后30余次盗窃超市盒饭、蛋糕等商品,共价值1800余元,可纸终究包不住火,她被抓后送上了法庭,法院判了! 据纵览新闻9月30日报道,这名女子姓刘,毕业于一所法律专业的高校,通过了难度极高的司法考试,顺利取得律师执业证后,在北京一所律所工作。 本以为,她的职业生涯将沿着顺理成章的路径展开,然而,她的一些行为却悄然将她拉进了深渊。 事件发生在一家大型连锁超市,刘某每次去都会使用自助结账机结账。由于自助设备缺乏实时监管,刘某发现了一条“偷窃捷径”,她刻意少扫或不扫商品条码,悄悄把商品带出超市,而没有支付货款。 她不是偶然一次“手误”,也不是临时起意,而是连续多次作案,屡试不爽。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她偷走了盒饭、水果、零食等小商品,共计金额1800余元。 起初,刘某并未觉得自己有问题,甚至因“得手”而暗自窃喜。她熟知法律,也明白少量金额的盗窃即便被抓,惩罚可能并不会很严重。 但她低估了超市的管理体系,也高估了自己的“隐蔽性”。超市安全人员发现,店内的库存和销售数据经常对不上,调取监控后,刘某的行为显然成了“重点关注对象”。 最终,刘某在一次购物后被当场抓获。面对警方,她无法狡辩,而监控记录更是铁证如山。被抓时,她懊悔不已,她坦言自己“并不是缺钱,就是想贪点小便宜。” 刘某的行为符合《刑法》中盗窃罪的定义,她因连续30余次盗窃被依法起诉,由于构成“多次盗窃”,法院判处她拘役5个月,缓刑5个月,并处罚金3000元。 这一结果虽然不算严重,但对她的职业生涯却是致命的打击,毕竟根据《律师法》的相关规定,律师一旦因故意犯罪被判刑,其律师执业证将会被吊销,不得继续从事律师职业。 这意味着,刘某经过无数个熬夜复习、写下无数条法律笔记后辛苦拿到的律师资格一朝化为泡影。从此以后,她不仅不能继续执业律师的工作,甚至从事与法律相关的工作也将处处受限。 这张“刻意为之”的污点档案,正如刘某自己所说,将成为她职业生涯无法抹去的硬伤。 事情曝光后,网络上迅速展开了讨论。许多人对刘某的行为表示不可理解,甚至感到愤怒。 有网友评论道:“这是知法犯法的典型案例,律师居然去偷盒饭,堂堂正正工作赚的钱不香吗?犯了这种低级错误,真是智商下线!” 也有人分析她的心理:“这件事根本不是为了钱,一个北京的律师,如果稍微努力点,月入几万轻轻松松,怎么会‘缺’这1800块?她只是觉得没成本、有漏洞,于是想‘玩玩’而已。” 还有人感慨:“最惨的不是判刑,而是律师资格没了,这证可是她考了多少次才拿到的啊!法律人这么无视法律,真是讽刺。” 无论网友的视角如何,有一个共识是明确的,那就是刘某因贪小便宜而栽在法律自己的圈套里,这不仅是个人的失败,甚至也影响了公众对律师职业道德操守的部分信任。 刘某案件无疑是一出现实版的“悲剧寓言”,对所有人,尤其是法律从业者来说,都是一次深刻的警醒,毕竟掌握法律知识,必须以遵守法律为前提,否则再高的学历、再稀缺的专业能力,也无法真正保障一个人的职业未来。 法律是维护社会秩序的最后一道防线,只有职业法律人维护规则的尊严,才能让更多人对公共生活怀有信心。 然而,从刘某具体的行为来看,她踩过的线并不仅仅是法律本身的边界,更是职业道德的底线。 一名律师的专业不仅是熟知法律条文本身,更体现在日常的一言一行中。而打破这层约束的后果,往往不只是当天的惩罚,而是长久的职业信誉损失。 主要信息来源:纵览新闻--2025.09.30
北京,一员工上班上得好好的,突然收到了公司发来的解除劳动关系通知,称员工多次伪造
【3评论】【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