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税战打到头破血流,最坏的结果也就是7万多家美企全部撤走,每年损失6000亿美元销售额。但这账得反过来算:中国市场的肥肉一旦被吐出来,这些美企还能去哪儿找下家? 戴尔那档子事就是活生生的教训,现在还没人能比它更懂这种“捡芝麻丢西瓜”的疼。 2023年初戴尔还拿着“去中化时间表”到处显摆,说要到2025年把一半产能搬到东南亚,觉得中国市场离了它不行。结果中国消费者根本不买账,当年PC出货量直接跌了44%,到2025年二季度更惨,市场研究机构干脆把它归进了“其他”阵营,曾经的市场第二硬生生变成了边缘角色。 它哪儿想得到,中国可是全球最重要的PC市场之一,2025年二季度单季度出货量就有1020万台,同比还涨了12%,这么大的蛋糕放着不吃,偏要跑去越南建厂,纯属给自己挖坑。 东南亚的产业链哪是搭积木那么简单?全球贸易量最大的22种中间品里,中国主导了其中20类,东盟那边70%的电子元件贸易都得靠区域内周转,而这些元件里一大半还是从中国运过去的。 戴尔在越南建厂,70%以上的零组件照样得从中国进口,物流成本涨了一截不说,交货周期比中国慢30%,以前在国内一天能完成的组装流程,到了东南亚得拖三天。 更要命的是质量还跟不上,消费者自然用脚投票,这波操作简直是给联想、华为送人头——现在联想一家就占了中国PC市场三分之一的份额,华为不仅PC出货量暴涨,连平板电脑都超过苹果登顶了。戴尔最后只能靠裁员止损,网友骂它“白眼狼”,真是一点不冤。 不止戴尔,惠普也在犯同样的糊涂,砸1.5亿美元要把产能往东南亚搬,目标是90%北美产品不在中国造。可泰国工厂刚开建就撞上政局波动,供应链照样卡壳——PCB板、芯片这些关键部件还得从中国调,隐性成本蹭蹭往上涨。 ODM厂商为了抢订单,把毛利率压到5%以下,这哪是降成本,分明是给自己加负担。他们只盯着东南亚时薪是中国1/3的便宜,却忘了中国的产业链是几十年堆出来的硬实力,就像武汉光迅科技,从800G光模块到1.6T只用了不到一年,这种迭代速度在东南亚根本想都不敢想。 这些企业说白了就是没看清,中国市场的厉害根本不止是盘子大,更在于它是“成长型肥肉”。国家统计局刚出的数,2025年前八个月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就涨了4.6%,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涨得更猛,达到6.4%,尤其是通讯器材这类智能设备,增速居然超过21%。 胡润研究院做过个调查,70家标普500成分股企业在中国市场的营收,这几年平均每年涨12%,是全球市场增速的1.3倍,光大消费行业增速就有19.4%,比欧美市场强太多了。 欧美市场早就饱和了,想多卖一台都得抢对手的份额,可中国这边,新能源汽车、AI设备这些高利润品类还在爆发期,2025年二季度AIPC出货量都占整体市场的28%了,这可是实打实的增长空间。 更关键的是,中国市场的替代速度快得吓人。戴尔让出的份额,联想、华为立马填上;美国半导体企业要是跟不上节奏,业绩跌得更惨,2023年德州仪器在华销售额跌了31.5%,西部数据更是跌了近40%。 要知道这些企业以前靠中国市场赚得盆满钵满,苹果这几年在华营收就涨了300多亿美元,特斯拉、英伟达也靠着中国市场实现了大增长。现在倒好,非要把到手的蛋糕往外推,忘了中国主导着全球大部分中间品供应,离开这里的产业链,再低的人力成本也补不上效率的坑。 有人说撤走了能去别的地方找市场,可哪儿有这么好的事儿?欧洲市场增长乏力,印度市场看似大却没那么强的消费力,东南亚连自己的产业链都没补全。 胡润报告里写得明白,中国市场是推动美国企业全球增长的关键引擎,70家样本企业在中国赚了3028亿美元,信息技术行业的营收贡献率更是超过25%。这可不是随便找个市场就能替代的,一旦真的撤走,别说6000亿美元销售额没了,连未来的增长引擎都丢了。 等这些美企反应过来想回头,市场早就没位置了。现在中国消费者越来越认国产品牌,华为的AIPC、联想的智能设备都在爆发式增长,Canalys都预测2026年AIPC渗透率能升到52%,到时候国内外品牌的差距只会更大。 那些一门心思要“去中化”的企业,怕是最后只能眼睁睁看着中国市场这块肥肉被别人吃干净,自己啃着东南亚的硬骨头后悔。关税战打到最后,真正疼的不是丢了短期销售额,是丢了全球最有活力的增长市场,这种损失,可不是花钱能补回来的。
关税战打到头破血流,最坏的结果也就是7万多家美企全部撤走,每年损失6000亿美元
御史流芳悠久
2025-10-01 18:03:07
0
阅读: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