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这要妥协了?牺牲普京就能拯救俄罗斯。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表示,俄罗斯愿意为有条件的妥协而斗争,并渴望寻求能够满足所有人的安全保障。 有人觉得俄罗斯终于撑不下去了,有人则认为西方的目标其实很明确,就是盯着普京这个人,问题被简化成“只要普京退场,俄罗斯自然会安分”。 但现实却完全不是这样,普京在俄罗斯国内的支持率依旧很高,今年大选中,他拿下了超过八成的选票,投票率也创下纪录。 在制裁压得民众生活紧巴巴的情况下,绝大部分俄罗斯人还是选择站在他身后,这足以说明,俄罗斯社会对普京的支持不止是个人崇拜,而是把他看作国家尊严的守护者。 那为什么俄罗斯会走到今天?从1999年开始,北约进行了五轮扩张,把触角一步步伸向俄罗斯西部边境。 陆地上,在波罗的海三国和波兰建立了师级指挥所,多国部队常驻,人数从几千扩到上万,美国甚至打算在波兰建永久基地,规模足以让俄方直接感受到压迫。 空军方面,东欧的机场陆续升级,随时可部署数百架战机,海上,北约军舰频繁出现在黑海和波罗的海,和俄舰对峙不断。 演习规模也在升级,2021年的“欧洲捍卫者”直接把四万人调上来,摆明是冲着莫斯科。 面对这样的态势,莫斯科早就拉过警报。2021年,俄罗斯公开喊话,要求北约把兵力退回1997年的部署水平。 可这份警告根本没被当回事,俄罗斯认为自己被逼到最后一步,不采取行动根本不可能,于是战争爆发,三年多过去,战场僵持让双方开始寻找新出路。 在这样的背景下,拉夫罗夫才会在联合国大会发出“妥协”信号,但他所谓的妥协并不是单方面退让,而是划定了明确条件。 第一,乌克兰的安全安排不能忽视俄罗斯的利益。第二,必须保障乌克兰境内俄语人口的权益,如果不把这两点纳入谈判,俄罗斯绝不会点头。 更有意思的是,拉夫罗夫还强调,要和美国直接对话,欧洲一些国家在乌克兰问题上表现得过于激进,拉夫罗夫显然希望绕过这些角色,直击决策核心——华盛顿,因为俄罗斯清楚,真正能拍板的并不是布鲁塞尔,而是白宫。 与此同时,俄罗斯并没有只盯着西方一个方向,拉夫罗夫在发言中顺带提出,支持巴西、印度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这看似与战场无关,却在有意拉拢全球南方国家,告诉他们西方那套秩序已经不合时宜,通过这种姿态,俄罗斯想在全球范围内寻找伙伴,塑造一个多极化的舞台,把自己从孤立中解救出来。 所以说,俄罗斯提出妥协,不代表它认怂,而是另一种策略,相反西方坚持渲染“只要普京退下,一切就能恢复正常”,看似是解决问题的捷径,实际上却是回避矛盾的说法。 真正的根源,不在于普京,而在于北约二十多年不断推进的扩张,如果战略安全的死结不解开,就算换另一位俄罗斯领导人,也会面临同样的困局。
俄“反侵略”之战即将打响,普京签下总统令,对中国只有一个要求9月29日,普京
【27评论】【68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