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眼可真坏!2025年贵州,一小伙将没喝完的饮料放在桌上,就出门玩耍了,谁料室友竟往里面装草酸,当小伙回来去喝饮料时,室友却还不主动告知,导致住院治疗,而在询问室友为何不说时,他却轻飘飘的回了句:打游戏太入迷了! “这标签怎么不对劲?” 贵州某医院的走廊里,小林母亲拿着儿子喝剩的饮料瓶,指尖顺着被草酸腐蚀的瓶身摸索,突然发现 “冰红茶” 标签的边缘起了翘; 揭开后,半张印着 “草酸试剂,腐蚀性” 的白色标签露了出来,这张藏在饮料标签下的实验试剂标,让原本看似 “无心之失” 的事件,突然多了几分诡异。 此时,躺在病床上的小林还在吞咽止痛片,而派出所里,室友小周依旧坚称 “只是临时找错容器,打游戏忘了说”。 2025 年 9 月 22 日,也就是事发前一天。小林所在的班级刚上了一节化学实验课,课题是 “草酸的性质与应用”。 实验课老师李老师回忆:“当时特意强调,草酸必须用专用试剂瓶存放,剩余试剂要交还实验室,绝对不能私自带走。” 可小周却以 “课后要补做实验报告” 为由,向同学借了少量草酸,还偷偷将实验台上的试剂标签撕了一半,塞进了口袋。 这一细节,后来被同班同学小张告知了民警:“我当时问他为什么撕标签,他说‘没用,随手撕的’,现在想想,可能早有预谋。” 事发当天下午,小林出门打球后,宿舍里并非只有小周一人。据住在斜对面床铺的同学小陈说,他当时在书桌前写作业,看到小周从抽屉里拿出一个小玻璃瓶,里面装着透明液体; “他先是翻了翻阳台的空瓶子,拿起一个矿泉水瓶又放下了,然后抬头看了看小林的物品柜,径直走了过去”。 小陈以为小周只是拿东西,没太在意,直到听到小周撕标签的 “刺啦” 声,才抬头瞥见他正往饮料瓶上贴什么,当时小陈以为是新的饮料标签,现在才反应过来,小周是在掩盖试剂标签。 更让人意外的是,小周所谓的 “打游戏入迷”,也并非完全属实。 他的游戏队友小王在接受民警询问时说:“当天下午我们组队打游戏,他中间退了大概 20 分钟,回来后说‘处理点小事’,还跟我们吐槽‘室友东西乱放,找个瓶子都麻烦’。” 小王还透露,小周之前就跟队友抱怨过小林 “经常晚归吵到他打游戏”“占用公共空间放运动装备”,言语间满是不满。这些隐藏的矛盾,让小周的 “忘记提醒” 显得格外刻意。 小林被送到医院后,除了食道黏膜损伤,口腔内侧也出现了多处溃疡。 主治医生王主任拿着检查报告说:“幸好他吐得及时,要是草酸顺着食道流下去,可能会引发胃黏膜穿孔,甚至影响内脏功能。” 为了帮助小林恢复,医院每天要进行两次黏膜修复治疗,还专门制定了高蛋白流质食谱。 小林的父亲在病房外跟民警沟通时,情绪激动:“就算有矛盾,也不能拿别人的健康开玩笑!这不是‘忘了’,是没把人命当回事!” 民警在进一步调查中还发现,小周不仅私自带走实验试剂,还曾在网上搜索 “草酸的危害”“误喝草酸怎么办” 等内容。 面对这些证据,小周终于松了口,承认自己 “早就看小林不顺眼,想给他点教训”,但没想到后果会这么严重。 目前,警方已委托专业机构对小林的伤情进行鉴定,若构成轻伤及以上,小周将面临刑事处罚。 学校方面,除了开展安全主题教育,还对实验室管理进行了全面整改:实验试剂实行 “领用 - 归还” 双签字制度,课后安排老师检查试剂余量; 宿舍管理处也新增了 “危险品排查” 流程,每周组织宿管和学生代表对宿舍进行安全检查。 李老师在后续的实验课上,特意让学生们观察草酸腐蚀塑料的过程:“希望大家记住,危险化学品不是玩具,漠视安全的后果,可能需要用健康甚至生命来承担。” 如今,小林已经住院 10 天,口腔溃疡基本愈合,食道黏膜损伤也有了明显好转,预计一周后就能出院。 他的床头放着同学们送来的鲜花和笔记,还有辅导员帮忙整理的课程重点。 而小周被学校暂停了学业,住在校外的临时住处,每天需要到派出所配合调查,他的父母也从老家赶来,多次到医院想向小林道歉,都被小林家人婉拒了。 走廊里,小林母亲将两张标签重新贴回饮料瓶,放进了证据袋。阳光透过窗户照在袋子上,标签上的 “腐蚀性” 三个字格外醒目。 这场由饮料瓶引发的意外,不仅让两个年轻人的人生轨迹发生了改变,更给所有校园敲响了警钟; 宿舍里的矛盾、实验课的试剂、甚至一句没说出口的提醒,看似微小的细节,一旦被忽视,都可能酿成无法挽回的伤害。 信息来源:中安在线 2025-9-24
3月29日,一大学生在新疆餐馆里吃饭,看到餐馆老板家女儿因为数学题绞尽脑汁,他拿
【2评论】【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