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大会议怒怼特朗普,誓言不再踏入美国!   在第80届联大一般性辩论开幕首日,哥

地缘历史 2025-09-29 09:46:03

联大会议怒怼特朗普,誓言不再踏入美国!   在第80届联大一般性辩论开幕首日,哥伦比亚总统佩特罗直指美国霸权,点名特朗普是“种族灭绝的帮凶”,还没说完,美国代表席就空了。   这不是第一次有人在联合国大会上批评美国,但这是第一次,有国家元首在联合国总部门口号召“全球志愿者奔赴加沙”,并且公然呼吁美军“抗命”。   特朗普的名字,在这场风暴中如同火药桶,被一次次点燃。   9月23日,佩特罗站上联大讲台,开口就是对美国中东政策的猛烈抨击。   他说,“特朗普是以色列在加沙实施种族灭绝的历史帮凶”,并要求国际社会启动刑事调查。   更加震撼的是他说完这番话后,美国代表起身离场。   这一幕被全场媒体记录下来,画面在全球疯传。   美国不是第一次选择沉默,但这次,它的沉默像是默认。   三天后,佩特罗没有收声,反而走上了纽约的街头。   他喊道:“让美国士兵扔掉武器,不要向人类开枪!”他甚至说,如果需要,他愿意亲自前往加沙“为解放而战”   这场街头抗议吸引了上千人。哥伦比亚内政部长站在他身边,英国摇滚歌手罗格·沃特斯也现身声援。   佩特罗的呼声在联合国总部外久久不散,但美国政府的反应却在夜幕降临后迅速而冰冷。   9月26日晚,美国国务院宣布吊销佩特罗签证,理由是“煽动暴力”和“鲁莽行为”。   消息一出,全球哗然。这是美国历史上首次以“煽动暴力”为由吊销现任国家元首的签证。   事发当晚,佩特罗已经搭乘专机返回波哥大。   他没有第一时间回应,而是让他的内政部长站出来,代表哥伦比亚政府开火:“真正该被吊销签证的,是内塔尼亚胡,因为他不配作为世界公民。”   这句话一出口,全球媒体哗然。哥伦比亚政府的态度,不是躲避,而是对抗。   这场外交风暴的背后,是越来越紧张的哥美关系。   特朗普政府在9月15日刚刚取消哥伦比亚作为禁毒合作伙伴的资格,佩特罗当即回击:“美国50年的禁毒政策是彻底失败的。”而这句话,正是美国最不想听到的真相。   美国几十年来以禁毒为名,在加勒比地区频繁出兵、轰炸、干预。   佩特罗在联大上指责美军轰炸委内瑞拉船只,导致大量拉美青年死于非命。   而更令美国难堪的,是佩特罗在联大上的“身份质疑”。他自称为“未经认证的总统”,直接抗议美国单方面撤销哥伦比亚禁毒合作认证。   他质问:“美国依据哪条国际法,有权撤销一个主权国家总统的认证?”这不是外交问题,这是国际法的根本挑战。   美国选择吊销签证,不是因为害怕佩特罗,而是因为他的话刺痛了美国的神经。   他揭开了美国权力结构中最不愿被触碰的部分:霸权、干预、双标。   尤其是在特朗普即将再次竞选的当口,任何针对他的国际批评,都是政治炸弹。   但佩特罗没有退缩。他在回应签证事件时冷静地说:“我不需要美国签证。言论自由,不该被定罪。”   这番话在社交媒体刷屏,成为拉美青年新的口号。   而在哥伦比亚国内,佩特罗的支持率不降反升。   左翼媒体将他称为“拉美的良心”,而右翼政客则开始焦虑他的影响力会不会辐射到整个南美洲。   拉美多国政要公开表示支持佩特罗的“立场表达自由”,甚至有国家提出,应重新审视联合国总部设在纽约的合理性。   这场事件的影响,远不止一张签证。这是一次前所未有的外交冲突,是一次对“言论自由”的国际公审。   美国自诩为言论自由的灯塔,却在联合国总部驱逐一位国家元首,只因他说出了“令人不适的真相”。   特朗普的名字,在这场风暴中被一次次重提。他不是缺席者,而是这场风暴的中心。   佩特罗点名他是“历史帮凶”,是“加沙的刽子手”,是“拉美青年死于禁毒战争的始作俑者”。   这些指控,特朗普没有回应,但他的团队已在社交平台上展开反击,称佩特罗为“极端分子”、“政治表演者”。   但无论美国如何定义佩特罗,他已经成为一面镜子。   这面镜子照出了一个不再沉默的拉美,一个敢于对抗的南方,一个不再接受美国定义正义的世界。   佩特罗没有倒下。他回到了波哥大,但把一个问题留在了联合国大厅的空气里:如果一个国家元首不能在联合国说出自己的话,这个世界还有什么地方可以说真话?

0 阅读:37

猜你喜欢

地缘历史

地缘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