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来没有欣赏过张雪峰在指导年轻人学业和人生方面的观点,因为这些观点不过是“重复过去,加强内卷,功利主义,纵容焦虑”。
好的对一个人的指导是要看到那个具体的人,因为他的路不会和其它地球上70亿人一模一样,没有一样的人生公式。但张老师一直的思路就是,除了一小撮人上人,其他人都是普通人,普通人的孩子是一样的命运,所以应用一样的指南。这个思维本质就是不尊重人的,物化人,漠视人和人的重大的区别。接受这样的思维的朋友,无意间已经认同了自己的工具化以及“毫无自我主体特质”。
东亚已经是世界教育的内卷之最,小孩子们从小背负着最大力度的“如果不好好学习,以后注定搬砖”的恐惧长大,浪费了太多青春和活力,不创造自己和社会的价值。
雪峰老师所有的观点都指向:今天吃苦,明天才能享福。这是一张大部分人兑现不了的支票,但大部分人愿意买单。
实际上,人生是无法计划的。
成年人需要理解,如果你有能力通过计划、安排、影响,让你的孩子走上更幸福的道路。那么,假如你真的可以,恭喜你!你真牛逼!
并且,你首先应该把这么牛逼的“计划、安排、影响”实践在你自己身上。
你好了,你的孩子很可能会跟着好的。如果计划经济对你不灵,凭什么对你孩子好使呢?
前两年我就在B站动态简单谈过这个话题,年轻人全部都是反对我的,他们喜欢张雪峰。他们觉得张雪峰站在他们的角度看问题,我似乎站在一小撮人上人的角度看问题。
社会缺乏和张老师对擂的舆论能力,愿意说话的人都会在公共区域被迅速贴上“脱离群众”的帽子。我看到真正关注教育和人的发展的很多朋友,都不认可雪峰的观点,但他们要说话时不得不三思。这本身是个问题。
但现在用彻底禁言来对抗他,似乎也产生了另一个问题。
发这个帖子之前,我都犹豫了很久,因为我不想让别人感觉一苒是个“上面怎么说,下面就跟着骂”的见风使舵之人。我不会因为要吹捧的客户都在做增程,就说增程乃是电车中的高级货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