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健林今天因为被限制高消费这事,成了今天的大新闻,王健林身家从顶峰时的2150亿,目前缩水九成。 昔日高喊“先定一个小目标赚一个亿”的王健林,如今因一纸限制消费令再度刷屏。甘曾经的首富被禁止乘坐飞机头等舱、高铁一等座,连星级酒店都不得踏入。 更令人唏嘘的是,他的身家从顶峰时的2150亿缩水九成,那个曾构筑起商业帝国的传奇人物,怎么就走到了这一步?刻在骨子里的冒险基因,曾是他登顶的阶梯,最终却成了坠落的伏笔。 2016年,王健林盯着港股的估值榜单,越看越不满足——他觉得资本市场亏待了万达,一心要带着企业回A股寻求更高溢价。为了实现私有化退市的目标,他毫不犹豫地开启了“借钱模式”。 一笔笔数十亿、数百亿的资金源源不断涌入,却也为万达系上了沉重的债务枷锁。谁能想到,这场豪赌从一开始就埋好了雷。A股上市之路远比想象中坎坷,政策风向更是突如其来的变数。 房地产企业上市通道收紧,万达的上市梦彻底破碎。借来的钱要还,项目的窟窿要填,可预期的融资款却遥遥无期。债务就像滚雪球,从最初的短期拆借变成了压垮骆驼的重负。 截至2025年,万达短期债务约662亿元,账面现金却仅100亿元,资金链的紧张程度可想而知。有人惋惜,若是当初安于港股上市,不搞这场冒险的“迁徙”,万达何至于此? 要知道,王健林手中的资产向来优质,即便在危机中,48座核心万达广场打包出售仍能换来500亿元资金。可对他这样的企业家而言,“安分”二字从来不在字典里。 从1988年辞去公务员铁饭碗踏入房地产,到孤注一掷打造“万达广场”城市综合体模式,他的每一步成功都踩着风险的边缘。这种敢闯敢拼的特质,让他在2013年登上首富宝座,却也让他在巅峰时迷失了风险边界。 上市失败只是导火索,真正的危机早已在扩张中酝酿。2012年至2016年间,万达在全球范围内疯狂并购,美国AMC影院、英国游艇公司、西班牙大厦……上千亿元砸出去,看似构筑了全球化版图,实则将负债推至惊人高度。 此时的冒险,早已从“计算后的出击”变成了“盲目的狂欢”,他似乎相信自己能掌控一切,却忘了商业世界从没有永远的赢家。2017年,资本外管监管加强,银监会点名批评万达的海外并购,流动性危机一夜爆发,王健林从“首富”变成了“首负”。 为了自救,王健林不得不开启“卖卖卖”模式。2017年甩卖13个文旅项目和77家酒店,2024年出售酒店管理业务,2025年更是将48座核心万达广场卖给太盟、腾讯等财团,500亿元的交易规模创下史上最大单次资产处置纪录。 可即便如此,债务窟窿仍未填满,截至2025年9月,万达累计被执行金额超76亿元,仅8月就新增24亿元强执标的,47条股权冻结信息更是像连环锁一样捆住了企业的手脚。 王健林本人名下累计冻结股权达4.9亿元,肉眼可见地消瘦下去,昔日的豪迈被疲惫取代。这场危机里,还有一根致命的“稻草”——对赌协议。 珠海万达商管Pre-IPO轮融资时,与投资人约定2023年底前上市,否则须按8%年息回购约380亿元股权。上市失败触发了追偿条款,加上融创、苏宁等方145.41亿元的股份回购诉求,万达的腾挪空间被彻底压缩。 这就像多米诺骨牌,一张倒下引发连锁反应,最终将王健林推向了被限制高消费的境地。 回望这一切,不禁让人感叹“富贵险中求,也在险中丢”。王健林的经历撕开了一个残酷真相:冒险是企业家的必备素质,但敬畏风险才是生存根本。 他曾精准计算风险与收益的平衡,却在成功后变得盲目自信,忘了商业世界的基本法则——潮水退去时,才知道谁在裸泳。那些优质资产固然值钱,可架不住债务的持续侵蚀,更扛不住对赌失败的连锁冲击。 如今的王健林仍在挣扎,他公开表示不会转移资产套现,试图守住最后的信誉。这场从顶峰到低谷的坠落,给所有企业家上了生动一课:胆识重要,边界意识更重要;野心可贵,敬畏之心不可无。 冒险这把双刃剑,能助你攀登险峰,也能让你坠入深渊。王健林的故事还没结束,但他用亲身经历证明了:商业世界里,真正的智慧从不是“胆子大”就行,而是知道何时该闯,何时该停。这或许就是他给后来者最宝贵的启示。
王健林不是仅剩100亿,是350亿。王思聪不是靠爹养,是靠项目回血。林宁的“
【1评论】【7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