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9月24日报道,吉林一女生向舞蹈男老师表白,被无情拒绝之后,女生陷入了“

韫晓生 2025-09-28 18:48:58

[太阳]9月24日报道,吉林一女生向舞蹈男老师表白,被无情拒绝之后,女生陷入了“走火入魔”的状态,每天尾随男老师,甚至在他店门口蹲点,几点上班下班都记得。男老师无奈报警,结果民警也拿她没办法:因为女生没有对他造成人身伤害!男老师吐槽:烦恼,特别烦恼。   (信息来源:AHTV第一时间——舞蹈老师的烦恼!舞蹈老师称婉拒女学员表白后被不断骚扰。报警处理民警也没有好的办法 他该怎么办?)   吉林通化一间舞蹈工作室的前台,成了小李近段时间最想逃离的地方。   作为工作室的创始人兼舞蹈老师,他早已习惯在这里接待学员、处理事务。   可自从那位 “特殊访客” 出现后,前台的方寸之地成了让他窒息的空间。   监控镜头默默记下了那场让他浑身发紧的对峙。   一个熟悉又陌生的身影推门而入,是几年前曾在他班上学习的女学员。   没等小李开口询问来意,对方已快步凑到台前,伸手就往他的手腕探去,直白的心意伴着肢体接触一同落下。   小李的身体先于思维做出反应,立刻起身后退避开触碰,语气严肃地划清界限。   他本以为清晰的态度能让对方知难而退,可女子反而追问他是否在 “害怕自己”。   不愿再纠缠的小李收拾东西准备离开,女子却步步紧逼。   直到他锁上工作室大门,身后仍跟着那道不远不近的身影。   这场突如其来的纠缠,是一场延续了数年的侵扰。   早在几年前,这名女子就曾向小李表白,被拒绝后,小李拉黑了所有联系方式。   本以为这段交集就此终结,却没想到这名女子会在多年后带着更执着的姿态重现。   不知从何时起,女子摸清了小李的上下班时间,常常在工作室门口徘徊蹲守。   有时趁店里空无一人,她会直接推门闯入,拉着小李强行聊起过往与私事。   起初小李还试图保持礼貌,反复强调彼此不合适,可对方的执着渐渐变成了无孔不入的侵扰。   他走到哪里,女子就跟到哪里,即便明确表示不愿交流,对方依旧自顾自地倾诉 “爱意”。 这种纠缠彻底打乱了小李的生活节奏。   精神压力与日俱增的他最终选择报警,可民警的回应让他陷入更深的无奈。   他并没有遭受实质性的身体伤害或财产损失,不符合立案标准,只能给予口头警告。   “如果换做是男学员骚扰女老师,事情早就闹大了。”   小李的遭遇被分享到网络后,这条评论迅速引发热议。   这句简单的假设照出了社会对 “骚扰” 认知里潜藏的性别滤镜。   人们似乎默认男性应当具备更强的 “抗压能力”,可这种认知让男性被置于尴尬境地。   可一旦角色互换,舆论反应或许会截然不同。   试想一下男学员被拒后蹲守女老师,趁独处强行肢体接触、纠缠不休,大概率会立刻被界定为 “骚扰”。   事实上,骚扰的本质是对个人边界的侵犯,这种伤害从无性别差异。   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当空间被强行闯入、意愿被无视、身体被随意触碰时,都会生出恐惧与无助。   小李承受的精神压迫,与任何一位遭遇骚扰的女性并无二致。   这样的困境并非个例,山东淄博的 “鸭头小哥” 就曾因被女游客强行摸胳膊拍视频,在镜头前露出明显的抗拒与僵硬。   现实中,“骚扰” 的界定似乎始终带着隐形的性别标签。   这让不少男性受害者陷入 “不敢说、不愿说、说了也没人信” 的困境,只能默默忍受。   不过,近年来多部门推出的制度已明确,性骚扰不分实施者与受害者性别。   这提醒我们,判断骚扰的核心是是否尊重他人边界,而非受害者性别。   改变现状,既需要法律的帮助,更需要打破性别偏见。   毕竟,边界被侵犯的痛苦从不会因性别减轻,尊重他人意愿,本就是不分性别的基本准则。 当社会能抛开滤镜,平等看待每一个人的边界需求,类似的无奈才会真正消失。

0 阅读:31
韫晓生

韫晓生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