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风]1993 年,湖南 16 岁女孩考上了重点高中,父亲却把通知书烧了。无奈之下,她只好到县城做保姆。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女孩的命运竟被一位素不相识的老人所改写,最终她成为了博士。 (信源:星辰在线-长沙晚报——资助小保姆读到博士) 喻赛波中考考了全县前十,拿到重点高中通知书时,高兴得一晚上没睡。 可跟父母分享时,爸妈却红了眼:家里连吃饭都要精打细算,重点高中学费、生活费是笔天文数字。 父亲沉默了半天,竟当着她的面把通知书扔进了灶火 ——“断了念想,去县城赚钱吧”。她没哭没闹,知道父亲是没办法,第二天就收拾行李,去了县城刘老师家当保姆。 刘老师是语文老师,人特别好。得知喻赛波是全县前十,当即说:“你把家务做好,我家的书随便你看。” 这对渴望读书的喻赛波来说,简直是天大的惊喜。每天做完饭、打扫完卫生,她就抱着书坐在角落读,连吃饭都在背单词。 而改变她命运的 “贵人”,就是刘老师的邻居 —— 退休校长彭选勋。 彭校长听说邻居家有个 “全县前十的小保姆”,特意上门看。一聊才知道喻赛波的遭遇,老人心里不是滋味:“这么好的苗子,不能就这么断了学业!” 他立马去喻赛波家,跟她父亲说:“学费我来出,让孩子上学!” 父亲又感动又愧疚,反复说 “这辈子都忘不了您的情”。就这样,喻赛波重新回到了课堂,只不过比同学多了份 “压力”—— 她总怕考不好,辜负彭校长的好意。 上世纪 90 年代,农村孩子想跳出农门,几乎只有 “考学” 一条路。当时我国农村高中入学率不足 30%,很多成绩好的孩子因为贫困辍学。 而喻赛波幸运的是,遇到了愿意帮她 “搭梯子” 的人 —— 彭校长的资助,不仅是钱,更是给了她 “继续追梦的底气”。 可求学路没那么顺。高中三年,喻赛波学习特别刻苦,平时测验总在前几名,但一到大型考试就发挥失常。 不是没实力,是心里太紧张:“彭校长省吃俭用帮我,我考不好就是浪费他的钱。” 高考时,这种压力到了顶点,她果然失利了,成绩不够理想。 换别人可能就放弃了,可彭校长却拍着她的肩说:“复读一年,别有负担,我信你能行!” 喻赛波咬咬牙,又回到了高三课堂。这一次,她调整心态,把压力变成动力,每天学到凌晨,错题本写满了三本。 第二年高考,她超常发挥,考上了湖南师范大学化学系 —— 拿到录取通知书时,她第一时间跑到彭校长家,哭着说 “我没让您失望”。 大学毕业后,喻赛波拿到了一份不错的工作,想早点赚钱报答彭校长。可老人又劝她:“你的本事不止于此,继续读书,将来为国家做贡献,才是最好的报答。” 听了这话,她又考上了研究生,接着读博,最终成为中国科学院大连分院的博士,研究的是新材料领域,还参与了好几个国家级项目。 当她拿着第一笔工资想给彭校长买房时,老人却拒绝了:“我帮你,不是图回报,是想让你把这份善意传下去。” 后来,喻赛波真的这么做了 —— 她资助了 3 个贫困学生,还经常回母校给学弟学妹们讲自己的故事,鼓励他们 “再难也别放弃读书”。 网友们看完都感慨:“这才是双向奔赴的善意!”“彭校长是贵人,喻赛波自己更争气,缺一不可”“从保姆到博士,她用实力证明‘知识能改变命运’”。 其实,喻赛波的故事不只是 “幸运”,更藏着 “坚持” 的力量 —— 如果她被烧了通知书就认命,如果她当保姆时放弃读书,如果她高考失利就妥协,都不会有后来的成就。 现在再看这个故事,特别有感触。上世纪 90 年代的农村,有太多像喻赛波一样的孩子,因为贫困错失学业。 而彭校长这样的人,就像 “灯塔”,照亮了他们的路。 如今,我国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已达 95.5%,贫困学生资助体系越来越完善,像喻赛波这样的 “遗憾” 越来越少,但她的故事依然能提醒我们:别放弃梦想,也别吝啬善意 —— 你的一次伸手,可能会改变别人的一生。 最后想问问大家,你们身边有没有 “知识改变命运” 的故事?如果遇到像喻赛波这样的孩子,你们会愿意帮一把吗?评论区聊聊,一起为善意和坚持点赞!
高中800生活费,大学了变成600真无语了
【1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