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军前 “参谋总长” 李喜明主导的 “最真实兵推” 发表总结报告,承认解放军有 “随时拿下台岛”“随时封锁台岛”“对台湾沿海任意地区三栖突袭登陆” 能力,直言台岛东部不再是战略屏障、难反制 “猝然攻击”,打脸台军与美军! 台北政经学院发布了一份台海防卫兵推的总结报告,这场兵推是由前台军参谋总长李喜明主导的,他们号称这是最接近真实的模拟演练。 因为里面直白地承认了大陆解放军在台海地区的一些关键能力,比如随时能封锁台岛、随时能拿下台岛,还能在台湾沿海任何地方执行三栖突袭登陆。 更重要的是,报告指出台湾东部地区已经不再是台军的战略屏障,很难有效反制解放军可能的猝然攻击。 这份报告的结论,实际上是对台军和美军以往一些认知的直接挑战,让人不得不重新审视台海的军事平衡。 这份兵推不是随便搞的,它发生在今年6月,持续了好几天,参与者包括台军退役将领、专家和一些国际观察者。 李喜明作为主导者,强调要基于现实数据和情报,避免那些脱离实际的假设。报告总结了几个主要场景,比如灰色地带冲突、由演转战、外岛封锁、本岛封锁、两栖登陆和城市作战。 比如在模拟解放军封锁台岛时,他们考虑了大陆的导弹、舰艇和航空力量的综合运用,结果显示台军很难在短时间内打破封锁,因为解放军的远程打击能力已经覆盖了整个台岛周边海域。 报告中提到,解放军可以用潜艇和水面舰艇结合,形成多层封锁网,让台军的舰队难以出港,甚至在东海岸也无法安全疏散。 这直接推翻了台军长期以来把东部当成后备基地的想法。 想想台军以往的战略规划,他们一直把花莲和台东这些东部地区视为天然屏障,因为地形复杂,山脉阻挡,过去觉得大陆军队很难快速推进。 但这份报告用事实数据说明,这种屏障已经失效。 为什么呢?因为解放军近年来发展了先进的潜艇部队和两栖作战装备,能从太平洋侧翼绕过,直接威胁东部港口。 比如,在兵推中模拟解放军用潜舰潜伏在东部海域,配合空中力量,对台军的空军基地进行精准打击。 报告指出,台军的佳山洞库虽然能藏战机,但如果解放军先用导弹饱和攻击入口,再派特种部队渗透,台军就很难保住这些资产。 另外一个事实是三栖突袭,解放军可以结合海陆空力量,在台湾任何沿海地带登陆,不限于西部滩头。 兵推模拟了从宜兰到花莲的登陆场景,结果台军反登陆部队在面对解放军的无人机群和火箭炮覆盖时,响应时间太长,阵地很容易被突破。这些细节都是基于公开情报和卫星数据推演出来的,不是凭空想象。 这份报告的发布时机也很敏感,就在大陆最近一次军演之后不久。那次军演覆盖了台岛周边多个海域,展示了封锁能力的实际操作。 报告承认,解放军有能力在短时间内切断台湾的能源和物资供应线,比如通过控制巴士海峡和宫古海峡,阻断外部援助。 台军以往依赖美军介入,但兵推结果显示,如果解放军采取猝然攻击,美军从关岛或日本基地赶来,至少需要几天时间,而这段时间内,台岛沿海就可能被多点突破。 报告建议台军要调整策略,比如不要把舰队东迁到太平洋深处,因为那里更容易被解放军的反舰导弹锁定,反而应该靠近东部海岸,利用陆基防空和反舰导弹形成防护网。 同时,还要加强反潜能力,对付解放军的潜艇威胁。这些建议听起来务实,但也暴露了台军当前装备和训练的短板。 说起打脸台军,这份报告算是直击要害。台军过去几年大力推动不对称作战,采购了大量美制武器,比如鱼叉导弹和海马斯火箭炮,本以为能有效威慑大陆。 但兵推显示,这些武器在面对解放军的电子战和饱和攻击时,生存率不高。去年台军进行汉光演习时,就模拟了反登陆作战,但结果被媒体曝光存在很多漏洞,比如部队调动慢、通信中断。相比之下,这次李喜明的兵推更注重真实性,没有回避失败场景,直接指出台军东部部署的弱点。 报告还提到,解放军可以利用灰色地带行动,比如派渔船和民兵船队伪装接近,然后突然转为军事行动,这让台军很难判断何时开火。 台当局一直宣传东部是安全后院,但现在这份报告等于公开承认,这套思路过时了。 美军这边也被间接点到。美军近年来多次参与台海兵推,比如兰德公司那些报告,总喜欢假设美军能快速介入,扭转局面。 但李喜明的这份总结明确表示,解放军的“由演转战”能力很强,能在军演中无缝转为实战,让美军来不及反应。 报告建议台军要建置更多反制能力,比如无人化系统来应对解放军的突袭,而不是一味依赖美援。这些事实摆出来,让人看到台海军事平衡的真实面貌,不是某些媒体渲染的那样一边倒。 当然,这份报告不是在唱衰台军,而是基于事实提出改进方向。比如,它强调政府要早早制定应对灰色冲突的指导原则,建立清晰的接战规则,避免被动。 这件事提醒大家,军事安全靠的是实力和准备,而不是幻想。 信息来源: 国际媒体人聊台海 2025-9-26 由台军前“参谋总长”李喜明主导的号称“最真实的兵推”
台军前“参谋总长”李喜明主导的“最真实兵推”发表总结报告,承认解放军有
豌豆大说法
2025-09-27 13:44:02
0
阅读: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