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须曝光这位老板娘!”青海格尔木,一辆准备出发的长途客车上,一群摘完枸杞的务工人员正收拾行李准备返乡。就在这当口,一个穿着朴素、拎着布包的中年女人匆匆上了车。她没多说话,挨个走到每个工友面前,从包里掏出一沓钱,塞到人家手里。每人一百块,整整59人,一个没落。 发完钱,她轻声叮嘱大家路上小心,别饿着,然后转身下了车,默默走远。车启动了,有人从车窗挥手,她也回了回手,身影很快就消失在站台的风沙里。 这事是车上一位工友用手机拍下来的,画面不算清晰,但那份真挚劲,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 原来这位老板娘自家在格尔木包了片枸杞园,每年夏天都雇一批外来务工的兄弟姐妹干活。 据工人们讲,李老板不光走的时候发钱,来的时候也发,说是给大伙路上买点吃的,补个零花。 平日里伙食管够,工钱也从不拖欠,干得多拿得多,没人抱怨。 这次发的一百块,不是工资,是心意。有网友说:“这哪是发红包,这是把外乡人当自家人看。” 这话不假。咱们常说“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可在西北这片干涸的土地上,一个普通老板娘用最朴素的方式,把人和人之间的信任重新拾了起来。 有人说这100块钱能干什么?连顿像样的饭都未必吃得上。但它值的不是钱本身,而是那份心意。 这些工人从全国各地过来,顶着高原烈日摘枸杞,一干就是两三个月,风吹日晒不说,生活条件也艰苦。 来的时候人生地不熟,走的时候能被人惦记着,临别还塞你一百块让你路上吃好点,这种感觉,跟冷冰冰地结完账就散伙,完全是两码事。 据员工讲其实这位老板娘不是第一次这么做。他们来的时候,这位老板也会每人发一笔路补,让大家安心干活。 人家不是作秀,也不是临时起意博流量,而是把善待员工当成一种习惯。 现在很多企业讲企业文化,动不动就是“狼性团队”“996福报”,可真正落到细节上,连一顿热饭都舍不得给工人加个菜。 而这位没上过商学院、可能连PPT都不会做的老板娘,却用最朴实的方式诠释了什么叫“人心换人心”。 有人说她不亏待人,所以口碑好;有人说她发的不是钱,是情分。 说到这,我想起河南许昌的胖东来,那也是个把员工当人待的地方。很多人以为胖东来成功是因为服务好,其实根子在对人的尊重。 他们给基层员工开的工资远高于当地平均水平。超市理货员月薪普遍五六千的时候,胖东来给到七八千,还配带薪年假、父母养老金补贴。 老板于东来说过一句话:“员工生活稳定了,才不会偷拿店里东西,才会真心对顾客好。” 胖东来规定,员工如果家里有红白喜事,公司派人带着礼金去慰问,不是走形式,是真去帮忙。有员工父亲去世,公司不仅批了假,还派车派人协助料理后事。这种支持,让员工觉得背后有依靠,不是孤身一人在城市打拼。 他们门店夏天给员工配空调休息室,冬天有热饭热水,连保洁阿姨都有独立更衣室和储物柜。这些细节,都是在说一件事,你不是来出卖体力的,你是来工作的,你有尊严。 无论是青海的这位老板娘,还是胖东来的做法,本质上都一样:把员工当成“人”,而不是“成本”。 而这位老板娘的行为之所以动人,恰恰因为她把人当成了“人”,而不是“劳动力商品”。 更难得的是,她的善意是有持续性的。不是年底发个奖金就算仁至义尽,也不是出事了才想起来安抚。 从接人到送行,全程都有温度。这种管理方式看似“老派”,实则高效。 工人心里踏实,干活自然卖力,质量有保障,回头客愿意合作,生意才能长久。 这比那些天天喊着降本增效、结果产品质量下滑的企业聪明多了。省那点小钱,丢的是信誉和人心,迟早要还。 信息来源: 抖音正能量 2025-9-26 必须曝光这位老板娘,刚刚刷到有员工在返乡客车上拍到暖心一幕
“格局打开了!”近日,青海,一群打工人准备坐车回乡,结果,之前做工的老板娘突然出
【12评论】【6点赞】
蛟龙
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