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又闹笑话了,他们拿阵风和歼-35A进行了对比,印度认为阵风的作战半径是180

不负赋墨尘 2025-09-27 13:42:27

印度又闹笑话了,他们拿阵风和歼-35A进行了对比,印度认为阵风的作战半径是1800公里,歼-35的作战半径是1500公里,所以阵风更胜一筹。但是他们没有明白的是,如果这两款飞机相遇的话,没等阵风看见歼-35,阵风就已经被击落了,并且还说歼-35没有实战经验,阵风有实战经验,但是全世界都知道阵风有被击落的经验。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感谢您的支持!   几个月前的印巴冲突里,中国制造的歼-10C在巴基斯坦空军手里表现亮眼,一举击落了号称先进的法国“阵风”。这下子打碎了印度国内很多人心里的幻想:原来花大价钱买的“西方先进武器”,未必真能压过中国造的战机。   这件事对印度打击挺大,但他们又不愿意承认失败,于是各种媒体就开始转移话题。歼-10C他们不好意思再说坏话,那就换个靶子——拿中国刚公开的歼-35开刀。于是我们就看到了印媒节目里,主持人先吹一波阵风,再踩一脚歼-35,搞出个所谓“阵风比歼-35更强”的结论。   具体来说,印度媒体主要就抓住两个点:第一,说阵风的作战半径是1850公里,而歼-35A不到1200公里,所以歼-35是“小短腿”;第二,说阵风有过“实战经验”,而歼-35还没有经历过真正的战场检验,所以可靠性不如阵风。   听起来有点道理对吧?但实际上这就是典型的断章取义。   很多印度媒体喜欢拿作战半径说事,好像谁飞得远,谁就更厉害。但现代空战,拼的早就不是单纯的航程了。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现在的空战核心是“谁先发现、谁先锁定、谁先开火”。如果一架飞机能在几百公里外就发现并锁定对手,然后发射远程导弹,那对方哪怕能飞2000公里,也没机会发挥。   就像跑马拉松一样,你跑得再远,可人家狙击手在500米外就瞄准你了,那你的长跑体力根本派不上用场。   而歼-35的强项就在于它的隐身性能和超视距作战能力。阵风虽然能飞得远,但它不具备真正隐身特性,在五代机面前就像亮着灯一样。真要遇上,阵风很可能还没来得及靠近,就已经被歼-35盯上了。   更别忘了,歼-35是舰载机,它不是单兵作战,而是依托航母平台。航母机动范围加上战机航程,整个作战半径就不是简单的1200公里,而是更灵活更广的覆盖范围。印度媒体把歼-35当成单机来算,完全是偷换概念。   再说隐身,阵风属于四代半战机,在这个代次里算是不错的,但终归不是五代机。它的雷达反射面积比较大,只能依赖外挂电子战吊舱来降低被发现的概率。而歼-35是彻头彻尾的五代机,气动布局、机体材料、雷达信号管理都是为了隐身而设计。   这意味着啥?很简单:阵风可能刚在雷达上“看到”歼-35的影子,歼-35早就已经完成锁定,甚至导弹都出膛了。空战节奏快到秒级,谁先开火,谁基本就赢了,这才是关键。   印媒还爱拿“实战经验”说事。阵风确实上过战场,但别忘了,这份经验里可包括“被击落”。在巴基斯坦公布的证据里,阵风的残骸和相关录音摆得明明白白。   歼-35虽然还没上过实战,但这并不是劣势。因为代际差距本身就摆在那里,就像智能机和功能机的区别,不需要靠“打电话次数”来证明谁更先进。   再说,中国战机体系里,歼-10C和歼-20早就通过演训甚至实战环境展现过可靠性,歼-35是在这样的体系背景下发展出来的,它的成熟度不用怀疑。   还有一点常被忽视,那就是电子战。印媒宣称阵风的电子战吊舱可以压制中国的导弹制导,但实际情况没那么简单。   歼-35的电子战能力是全机身架构集成的,航电系统和传感器一体化协作,能同时进行探测和压制。而阵风依赖外挂吊舱,受限于体积和供电,能力肯定有限。   换句话说,印度还在用四代机的思路想象五代机的能力,这种理解早就落伍了。   问题就来了,明知道阵风和歼-35不是一个代次,为什么印度媒体还要硬拉出来比较?其实很简单。   一方面,这是心理安慰。阵风在印巴冲突里丢了脸,印度人不甘心,就找一些所谓的优势来维持自尊。航程、经验这些点,看似能拿出来说,其实没啥实质意义。   另一方面,这也是为大规模采购阵风找借口。印度空军已经列装了36架阵风,现在又提出要追加采购上百架。如果不把阵风吹上天,怎么向民众和议会解释这笔天价军购呢?所以印媒的节目,既是宣传,也是政治配合。   在外部世界,很多人其实已经意识到,中国战机的表现完全不比西方差。法国媒体就说过,中国武器在印巴冲突里表现超出预期,这让一些国家不得不重新审视中国的军工水平。   一些国际专家也指出,中国能建空间站、造大飞机、搞高铁、发展人工智能,这样的国家造战机怎么可能比不过西方?事实就是,中国的军工制造能力已经全面进入世界第一梯队。

0 阅读:80
不负赋墨尘

不负赋墨尘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