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一个印度的退役中将,对着镜头特诚恳地说:我们宁愿跟中国打一仗,也不想跟巴基

鉴清评趣 2025-09-27 11:47:12

5月,一个印度的退役中将,对着镜头特诚恳地说:我们宁愿跟中国打一仗,也不想跟巴基斯坦动手。 印度空军发动代号“朱砂行动”的空袭,试图对巴基斯坦境内及巴控克什米尔地区的9处目标实施打击。然而,现实却给了印军沉重一击。 巴基斯坦空军驾驶中国制造的歼-10C战斗机,在预警机配合下,精准击落包括3架法制“阵风”在内的5架印度战机。这场惨败不仅让印度军方颜面尽失,更暴露出其装备体系与作战能力的深层问题。 尚卡尔的言论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抛出。作为印度炮兵司令出身的资深将领,他深知印巴军事对抗的复杂性。印巴自1947年分治以来,围绕克什米尔地区爆发过四次大规模战争,小规模冲突更是从未间断。 这种“老对手”关系让印度军方陷入两难:既无法彻底击败巴基斯坦,又难以摆脱其持续的军事压力。相比之下,中国虽在1962年边境冲突中让印度吃过大亏,但近年来双方在边境问题上保持相对克制,大规模冲突的风险较低。 但尚卡尔的“选择”并非基于军事逻辑,而是折射出印度军方更深层的焦虑。从装备层面看,印度军队堪称“万国武器博物馆”——空军装备法国“阵风”、俄罗斯苏-30、美国C-17运输机。 陆军混用俄罗斯T-90坦克、美国M777榴弹炮、以色列防空导弹;就连士兵手中的步枪,也来自俄罗斯AK-203、美国西格绍尔和印度自研的“英萨斯”。这种“拼凑式”军工体系导致严重兼容性问题:俄罗斯雷达无法直接为法国导弹传输数据,苏-30发现的敌机目标需人工记录参数后才能输入“阵风”系统,实战中往往错失战机。 2025年4月克什米尔冲突中,巴基斯坦部署的中国产SH-15卡车炮凭借25吨轻量化设计、1分钟部署速度和54公里射程,在高原山地对印度K-9自行火炮形成压倒性优势,后者因47吨体重在山路难以机动,从行军到开火需8分钟,射程还短12公里。 更令印度尴尬的是,巴基斯坦通过长期与中国合作实现了体系化作战能力的跃升。中巴“雄鹰”系列联合演习中,巴基斯坦飞行员驾驶枭龙战机与中国空军尖子对抗,学习到多机编队、超视距攻击等战术。 其装备的北斗制导炮弹可覆盖70公里外目标,而印度同类弹药射程仅40公里。这种“学以致用”的能力,让印度军方产生“巴军更懂中国武器”的错觉,实则暴露自身装备整合与训练水平的落后。 尚卡尔的言论背后,还隐藏着印度国内的政治算计。在印度,“对华强硬”已成为转移矛盾的常用手段。无论是人民党还是国大党,只要抛出“中国威胁论”,就能轻松凝聚民意、争取军费。 作为炮兵出身的将领,尚卡尔的表态或许暗含兵种利益——中国边境部署的远程火箭炮、高原防空系统,恰好为印度炮兵升级装备提供了理由;而若强调巴基斯坦威胁,则因对方炮兵水平与印度相当,难以凸显升级必要性。 然而,这种“避重就轻”的逻辑经不起推敲。全球火力网2025年排名显示,中国军力是印度的1.5倍,且在高原作战领域拥有压倒性优势:15式轻型坦克可在海拔5000米以上区域机动,红旗-16防空导弹构筑起立体防护网,后勤补给线直通前线。 反观印度,边境补给仍依赖骡马运输,士兵在雪地跋涉时冻伤率居高不下。1962年的教训尚未远去,如今的中国更非当年可比。 这场风波最终以尚卡尔的“澄清”收场,他声称言论被断章取义,但无法掩盖印度军方的真实困境:既无法整合“万国牌”装备形成战斗力,又难以在战略上摆脱对巴基斯坦的消耗战,更不敢真正与中国对抗。 对于大家而言,这场争论揭示了一个残酷现实——军事较量终究是体系与实力的比拼,而非口头上的“选择”。当印度中将还在纠结“与谁作战”时,中国早已将精力投入芯片研发、卫星发射等关乎未来的领域。这种格局上的差距,或许才是最值得深思的。 那么,您如何看待印度军方的这种“战略焦虑”?欢迎在评论区分享您的观点。

0 阅读:62

评论列表

用户58xxx81

用户58xxx81

2
2025-09-27 12:53

很容易理解他的想法,输给中国天经地义,要能赢一个小战役也能光宗耀祖,输给小巴,输赢都没任何好处。[滑稽笑][滑稽笑][滑稽笑][滑稽笑]

吃瓜群众

吃瓜群众

1
2025-09-27 12:52

因为反正都是输,输给巴基斯坦太丢人,但是输给中国还能撒泼耍赖。

猜你喜欢

鉴清评趣

鉴清评趣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