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一房东准备以538万的价格,卖掉名下的一套房产,可看房者却咬死510万,无奈之下,他只好选择同意,谁知这位看房者其实是中介花钱雇来的,通过挑毛病来拼命压价,而靠着这种套路,中介公司老板每月能赚超50万! 9月23日,闪电新闻的一个报道,给很多人提了醒。 周老伯(化名)在上海有一套老房子,位置极好,就在市中心一条老街拐角处,那是上世纪五十年代留下的房子占地不小,前后两进,带着一个小小的院子,院里种过枇杷树,也摆过竹椅。 可惜这些年,一直空着,无人打理,院子里的青石板早已生满青苔,木门上的漆斑驳脱落,一推就吱呀作响。 每次路过那里,周老伯心头都忍不住泛起一股说不清的滋味,那是他年轻时成家的地方,儿女们也都在那里长大。 只是后来孩子们各自成家立业,搬去了条件更好的新小区,老房子便渐渐被冷落下来,十几年没住人。 年纪越大,周老伯越发觉得自己精力有限,既无心也无力去打理这幢房子,加上听说如今上海的房价只涨不跌,他便心里一动,想着索性把这老房子转手卖了。 周老伯心里早有个数,他最初的心理价位定在 538万,想着这房子地段好、面积大,哪怕年头久了,价值也摆在那儿。 就算到时候买家要讨价还价,低个三五万也还能接受,顶天了也就是让点小利,自己还能落个心安。 可没想到,第一拨来看房的买家却狠狠给了他当头一棒。对方话不多,转了一圈,随口问了问年代、产权情况,最后丢下一句话:“510万,我马上可以成交。” 那一刻,周老伯愣住了,510万?比他心理预期足足低了一大截,这样的数字,让他只觉得胸口堵得慌,屋子是旧,可这是上海市中心的老宅子啊 “这价格,太低了。”周老伯努力保持着镇定,语气却透出一丝颤抖。买家只是淡淡一笑:“老房子就是这样,年代太久,修缮成本高,买回去还要重新装修。我这价格,已经是很厚道的了。” 对方的话像一盆冷水泼在头上,周老伯心里既气又无力,但是眼下又没有更好的选择,周老伯只能咬牙成交。 但是在他不知道的背后,是一场精心编排、演员登台的“无声剧场”。 这场骗局的大幕,由一套名为“AB角模式”的标准化剧本拉开,它的核心不是卖房,而是一场心理围猎,目标是彻底摧毁卖家的价值判断。 首先登场的“A角”,是一群由中介雇来的“看房助理”或假买家,他们的表演堪称专业,一天之内,十几波甚至二十波人轮番上阵,制造出一种“门庭若市却无人问津”的诡异氛围。 据说某大型中介内部甚至有硬性指标,要求员工每日带看量必须达到15组,为的就是营造这种假象。 紧接着,是系统性的挑刺和贬低,这些人话术精湛,往往先夸一句“地段真不错”,随即话锋一转,开始细数“装修风格太老了”、“墙角好像有渗水”、“窗户有点漏风吧”,让负面评价显得格外可信。 当卖家被轮番轰炸到怀疑人生时,真正的“导演”中介,就会在旁边敲边鼓,渲染市场如何冷淡,暗示卖家“再不决断就晚了”,完成心理击溃的最后一击。 整个剧本的终极目的,就是精准试探出像周老伯这样急用钱的房主,心里那条最低的防线,然后让真正的意向买家,也就是“B角”,以一个远低于预期的价格轻松入场。 再精妙的剧本,也需要一个完美的“舞台”才能上演,当前房产市场严重的信息不透明,就为中介们搭建了这座完美的“剧场”。 有业内人士透露,靠着这种模式,有的中介老板一个月能鲸吞约50套房产,净赚超过50万元。 而代价呢?现行规定对这类欺诈行为的罚款,仅仅是3万元。这笔钱在巨额利润面前,连“九牛一毛”都算不上,根本起不到任何震慑作用。 信息来源:闪电新闻
我真的笑不活了!上海房东大哥538万挂牌卖房,被“买家”砍到510万咬牙认了
【231评论】【42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