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发现一个特别有意思的现象:你说大四的同学焦虑就业也就罢了,怎么大一大二也开始焦虑起来了呀?没必要啊,完全没必要,工作完完全全能够找得到的。 要知道,在大学生的结构分层中,985跟211合起来才占5%,本科生占45%,大专生占55%。985跟211要是找不到,那是不是普本都得饿死?要是普本找不到,是不是大专都得饿死?根本就不是。 外头的工作是一抓一大把,真的是随便找的。外头传的那些什么大学生就业难,纯粹就是凑个热闹,不嫌事大,贩卖一下焦虑,流量就来了,收入就有了。 一定记好了:新闻是小概率事件,是小概率事件,是小概率事件。人有趋吉避凶的本能,所以下意识就关注这些负面信息了,关注的人多了,从而放大了负面信息的声量,让大家以为就业难。当下大学生的就业难,它根本就不是难在就业几率上,而是难在就业质量上,是难在找到的工作和自己的预期落差太大上。 比如很多同学,大学真的超厉害的,各项荣誉拿到手软,天之骄子啊。一毕业找工作吧,傻眼了,各类4000元的工作摆在眼前。 这真的不是同学你不值钱,而是这份工作不值钱,只是你运气不好,没遇到你能做的工作。在这样的岗位上,你非要问老板要8000块薪水,这真的是不可能的。 如果是因为这样导致落差太大,那当然会觉得“失业”了。可问题是,工作的属性真的不是只有薪水这一条,就很像打游戏,不能只看攻击力吧?是不是还得有攻击速度、暴击率、破甲、防御率、移动能力什么的? 工作有那么多属性:朝九晚五、周末双休、薪水多、离家近、有前景、不出差、不加班、不倒班、领导不傻逼、客户不难缠、同事不甩锅。你希望占几个呀?希望全占的可以直接洗洗睡了。这其实不存在,因为光“领导不傻逼”这一条就够你花光一辈子的运气了呀。你大学刚毕业能占三个就不错了。 所以,大学里的当务之急不是担心自己找不到工作,而是要把大学这四年花在怎么找一份高质量的工作上。比如说,直接去学习职场里需要你掌握的东西,最基本的就是办公室三件套——Word、Excel和PPT,然后就是行业通用软件和硬件(硬件基本摸到,就算学校实验室有也都是过时的;软件都能摸得到吧)。没事就练,等于把职场新手期给缩短了。 当然了,我说的这些都是面向打算直接就业的同学,不管你是专科、本科还是硕士。在升学期间就别想着就业了,比如说专科想升本,那专科就好好学习;本科想就业,没问题;本科想升学,那就本科好好学习;硕士想就业,也没问题。 另外再说一个很关键的点:有些大企业招人确实对院校档次有要求,而你如果认清这个现实,主动放弃去这样的企业,对你来说不是坏事,而是好事,因为节省了大量的时间成本,可以做更多更有用的事情了。
网络整治的风暴来了,张雪峰可能会遇到麻烦。我赞赏张雪峰,不知道他能不能过关。因
【6评论】【6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