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俄割走一百五十万平方公里,中国人记了一百多年,可今天,俄罗斯的油,中国的路;俄

往事趣谈纪录 2025-09-25 17:19:06

沙俄割走一百五十万平方公里,中国人记了一百多年,可今天,俄罗斯的油,中国的路;俄罗斯的气,中国的炉,钱不走美元,直接用人民币,结算率九成以上——这叫务实,不叫站队。 俄罗斯被西方围堵,中国没伸手拉一把,但货轮天天往符拉迪沃斯托克跑。油管通了,气管也通了,北极航道不走马六甲,风险自己扛。 清政府在十九世纪中叶陷入了内忧外患的困境,边疆防务变得十分松弛。1858 年,清政府被迫与沙俄签订了《瑷珲条约》,这份条约把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大约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划给了沙俄。 紧接着两年后,也就是 1860 年,《北京条约》的签订进一步确认了《瑷珲条约》里的条款,还额外把乌苏里江以东大约四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割让了出去,这两笔条约加起来,一共有约一百五十万平方公里的东北领土换了主人,这么大的土地面积,中国人记了一百多年都没忘。 可时间转到今天,俄罗斯正面临着西方世界的层层围堵。欧盟在 2025 年 9 月刚通过了第 19 轮对俄制裁措施草案,里面不光要限制贸易和金融,还提议禁止进口俄罗斯的液化天然气,美国也一直在旁边施压,要求其他国家跟着制裁俄罗斯。 但中国没有直接伸手拉俄罗斯一把,没有搞所谓的 “站队”,反而是往来符拉迪沃斯托克的货轮天天都不断。这个港口每年的吞吐量能达到约 1000 万吨,其中光是运往中国国内的货物就有 400 万吨左右,船上装的全是两国需要的物资,做的都是实实在在的买卖。 油管早就通了,这条起自俄罗斯斯科沃罗季诺、止于中国大庆的中俄原油管道,每年能稳定输送 1500 万吨原油,最大输油量甚至能达到 3000 万吨,从 2011 年正式投产到 2021 年,十年时间就已经输送了近 2 亿吨原油到中国。 气管也跟着通了,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把俄罗斯的清洁能源源源不断地送进中国的锅炉里,这些能源不光点亮了千家万户,还支撑着中国的工厂运转。 更关键的是航运通道变了,中国的货轮开始走北极航道,不再单靠马六甲海峡。2024 年这条航道的货运量已经达到了 3790 万吨,比之前的最高纪录还多了 160 万吨,而且这条航道能让中国到欧洲的航程缩短几千公里,就算要自己承担破冰护航的成本和风险,也比被别人掐住航运咽喉强得多。 钱的结算方式也改了,以前国际贸易大多用美元,可现在中俄之间的能源贸易里,人民币和卢布的结算比例已经提高到了 80%,其中能源贸易的结算率更是超过九成,这些钱直接绕开了美元体系,不用再看别人的脸色。 其实这背后全是务实的考量,不是什么所谓的 “站队”。俄罗斯被西方制裁后,能源和资源卖不出去,经济面临很大压力;而中国需要稳定的能源供应,毕竟中国的石油对外依存度早就超过了 50%,以前 80% 的进口石油都要走马六甲海峡,风险特别大。 中俄的合作刚好补上了双方的缺口,俄罗斯靠卖资源换来了实实在在的收入,中国靠买资源保障了自己的能源安全,就连社科院的研究员都承认,这种合作是中俄利益最大化的选择。 欧盟自己都算过,拒绝俄罗斯天然气已经让他们损失了约 2000 亿欧元,要是中国也跟着放弃合作,受损的不光是俄罗斯,还有中国的能源安全和经济发展。 您觉得这种 “不忘历史、务实向前” 的做法,是不是国家发展的聪明选择?咱们是该一直抱着过去的恩怨不放,还是该着眼现在谋发展?欢迎在评论区说说您的想法!

0 阅读:2

猜你喜欢

往事趣谈纪录

往事趣谈纪录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