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俄割走一百五十万平方公里,中国人记了一百多年。可今天,俄罗斯的油,中国的路;俄

往事趣谈纪录 2025-09-25 17:19:06

沙俄割走一百五十万平方公里,中国人记了一百多年。可今天,俄罗斯的油,中国的路;俄罗斯的气,中国的炉。钱不走美元,直接用人民币,结算率九成以上——这叫务实,不叫站队。 1858 年到 1864 年,沙俄跟中国先后签下《瑷珲条约》《北京条约》《勘分西北界约记》这三份条约,一口气割走了 150 万平方公里土地,啥概念?三个东三省加起来都没这么大!外东北的原始森林、新疆的大片草原、黑龙江畔的海参崴港口,全成了俄罗斯的地盘。 这笔账,中国人真的刻在骨子里。老辈人说起当年的事,总会红着眼眶叹气;教科书里的旧地图缺了大大的一块,历史老师讲到这段时,声音都得沉下去几分。谁也没忘,那些土地上曾有咱们同胞的家园。 可现在呢?同样是俄罗斯,跟中国处得就像亲人邻里一样。西伯利亚的天然气正顺着中俄东线管道源源不断往中国送,这条管道北起黑龙江黑河,一直通到上海,全长 5111 公里,截至 2025 年初累计输气量都突破 900 亿立方米了。 北京的居民打开燃气灶,山东的工厂开动锅炉,火苗跳动的可能就是来自西伯利亚的天然气,2024 年冬天这几个月就送了 117.7 亿立方米,比前一年多了一倍还多。 石油贸易更不用提,俄罗斯现在已经是中国最大的能源供应国。中国企业帮俄罗斯修好了远东的输油管道,这些管道就像大动脉一样,把地下的原油送到中国的炼油厂,咱们加的汽油、用的塑料产品,好多原料都来自这里。 去年一年,中俄两国的贸易额直接冲到了 2448 亿美元,创下了历史新高。 更关键的是钱的结算方式,以前做国际贸易都得靠美元周转,现在中俄之间做生意,95% 以上都直接用人民币或者卢布结算。 这意味着咱们不用再看美元汇率的脸色,少了不少风险,俄罗斯那边也能避开西方的制裁影响,双方都得了实惠。 有人会问,当年的账就不算了吗?当然不是,历史咱们从来没忘,但时代早变了。现在的中俄合作,不是谁依附谁,而是实打实的平等共赢。 中国需要稳定的能源供应支撑发展,俄罗斯需要可靠的市场和合作伙伴,这种优势互补的关系,跟 “站队” 根本不沾边。 王毅外长就说过,中俄关系是 “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方” 的,双方就是想好好做邻居、做朋友。 而且这种合作真的给老百姓带来了好处。因为能源供应稳定,咱们的天然气价格没那么大波动;俄罗斯的小麦、蜂蜜也能更便宜地摆上中国超市的货架。 中国的汽车、手机也走进了俄罗斯的大街小巷,两国合拍的电影还感动了不少观众。这种你帮我修路、我供你能源的相处方式,比喊口号实在多了。 说到底,国家之间的相处,从来不是只看过去。记着历史是为了更懂自强,而务实合作是为了更好地过日子。 中俄这种 “不翻旧账、只向前看” 的相处之道,既守住了底线,又赚来了实惠,其实是种大智慧。 大家觉得这种既记得历史、又着眼现实的合作方式,是不是最聪明的选择?你身边有哪些来自俄罗斯的商品?欢迎在评论区聊聊!

0 阅读:0
往事趣谈纪录

往事趣谈纪录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