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家把导弹直接架你家门口了,射程正好覆盖北京,就这么个事儿。如今美日搞的规模空前的军演,然后那个叫“堤丰”的玩意儿,就这么堂而皇之地摆在了日本。人家把导弹直接架你家门口,射程正好覆盖北京,这事儿可不是危言耸听,看看美日这场从本月11日开到25日的“坚毅之龙2025”军演就门儿清。 美国和日本的军事合作根基深厚,源于战后同盟框架。双方定期开展联合训练,提升互操作水平。 2024年4月,美军在菲律宾吕宋岛北部部署中程导弹系统,作为美菲联合演习的一部分。 演习结束后,该系统未撤离,而是应菲律宾军方要求继续驻留,形成事实上的长期配置。这种模式显示出美国在亚太前沿基地的战略布局意图。 接着,2025年7月,美军将类似系统运往澳大利亚北部训练场,进行实弹射击,击中海上目标,验证了系统的机动性和打击精度。这一连串行动并非孤立,而是逐步扩展到更北部地区的过程。 美日同盟在这一背景下进一步强化,2025年初开始规划更大规模演习,涉及多军种协调。 运输舰队从太平洋穿越,携带装备抵达日本港口,确保组件完整。这种部署反映了区域战略调整,通过前沿阵地缩短响应时间,增强整体威慑效果。 坚毅之龙2025演习于9月11日启动,持续至25日,参与兵力接近2万,包括5200名美军和14000名日本自卫队成员。 这是该系列演习中规模最大的一次,覆盖日本多个区域,从北海道到九州,再到冲绳和硫磺岛。 演习重点在于双边危机响应和应急操作,整合指挥控制、多域机动以及空中地面协作。美军首次将堤丰中程导弹系统运抵岩国基地,该基地位于山口县沿海,位置战略性强。 堤丰系统基于海军垂直发射技术改装而成,安装在轮式拖车上,便于陆地机动和C-17飞机空运。 系统兼容两种弹药:战斧巡航导弹射程达1800公里,标准-6导弹射程460公里,整体覆盖500至2000公里区间。 从岩国计算,直线距离一千余公里的北京进入其潜在打击范围,同时包括中国东北、华北和长三角等关键区域。这种配置相当于在敏感地带放置一把利剑,加大了区域张力。 演习范围比以往扩大,涉及离岛防御和两栖登陆等针对性科目。美军多域特遣部队整合导弹、电子战和网络战能力,平时收集周边数据,战时与堤丰系统联动。日本自卫队提供后勤支持,双方交换操作经验。 演习中,部队模拟快速响应,强调机动优势。堤丰系统的位置选择岩国,便于与海军协作。 日本方面也在推进自身能力,三菱重工向自卫队交付改进型12式反舰导弹,射程从200公里提升至900公里,可打击陆上目标,计划部署超过1000枚,重点在西南诸岛和九州。日本还引进射程超1000公里的战斧导弹,实现军事能力松绑。 美日同盟在贸易分歧之外,军事上紧密捆绑,计划12月制定应对台海紧急事态的联合作战方案,将导弹部队置于西南诸岛,自卫队负责后勤。 这种配合显示出长期战略共识,即使美国政府更迭,同盟框架仍稳固。 堤丰系统虽基于冷战时期设计,亚音速飞行路径相对固定,但其部署位置敏感,增加了实战价值。美军表示演习结束后撤离,但菲律宾先例显示,可能转为无限期滞留。 美日还计划在冲绳石垣岛配置海军/海军陆战队远征舰船拦截系统,与菲律宾堤丰形成南北呼应,旨在封锁西太平洋关键海峡,破解反介入策略。 中国和俄罗斯对此表达不满,认为此举加剧军备竞赛,威胁区域稳定。 日本国内声音分歧,网民质疑台湾问题与日本无关,冲绳媒体关注当地是否成军事堡垒。这些意见虽存在,却未阻挡美日推进步伐。 2万兵力的演习表面上是造势,堤丰才是核心要素,美日同盟军事纽带牢不可破。这种部署逻辑凸显霸权思维,将自身行动包装为应对威胁,却可能搅动地区局势。 演习结束后,美军开始拆除设备,堤丰系统可能如菲律宾模式转为长期存在。日本自卫队继续引进类似武器,加速组装改进型导弹,运往西南岛屿。 美日联合制定新计划,扩展合作范围。当地媒体报道引发讨论,民众表达意见。地区形势趋紧,同盟关系进一步巩固,部队准备下轮行动。
美国有没有机会击败中国?可以说,以前有,现在没有了。中美最危险,最容易爆发冲突的
【113评论】【206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