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一批欧洲政要,在华盛顿能把腰弯成直角,到了北京却把脖子梗得笔直,画面并排一放,刺眼得很。 如果说欧洲还有点风骨,那也是在镜子里自我欣赏时的幻觉。 到了美国,欧洲政要一个个低声下气,恨不得跪着求特朗普网开一面;而一脚踏进北京,就立马“立场坚定”,把脖子梗得像铁丝一样直,仿佛全世界都欠了他们一个解释。 同一张脸,两副嘴脸,演技不说封神,好歹也能拿个外交奥斯卡。 事情发生在今年7月,不是过去,也不是未来,而是2025年实打实的盛夏。 特朗普政府刚刚宣布,从8月1日起,对欧盟商品大面积加征30%的关税,德国车、法国酒、意大利包,全在名单上。 欧洲这下慌了,第一时间不是抗议,也不是反击,而是组团飞往华盛顿,求的是弹药,借的是贷款,连声调都降了八度。 冯德莱恩、科斯塔,还有一票欧洲官员,在美国门前排起了队,场面堪比春运。说得冠冕堂皇,其实就一件事:求你别打了,我们真扛不住。 德国汽车业损失870亿欧元,法国干邑出口可能断崖式下跌,意大利奢侈品一夜之间变成“奢而不卖”,欧盟的所谓“经济主权”,在特朗普的一纸关税前,被撕得像废纸一样碎。 可笑的是,同样一批人,在飞去北京之前,竟然还敢列出三条“硬性要求”: 一,要中国切断与俄罗斯的贸易;二,要中国解决“产能过剩”;三,要中国取消稀土出口管制。 说白了,就是你得听我的,不然别指望我给你生意。谁给他们的勇气?是华盛顿的门卫,还是巴黎的红酒? 这不是第一次,也绝不会是最后一次。欧洲政要总喜欢在北京摆出一副“老大哥”的姿态,嘴上谈合作,手里拿制裁,连电动车都不放过。 7月中旬,欧盟宣布对中国电动车加征最高35.3%的关税,比美国还狠。 理由呢?“倾销”“不公平竞争”“破坏市场秩序”,可全世界都知道,比亚迪在欧洲卖得好,不是因为便宜,是因为真好用。 欧洲车厂不争气,却怪中国太努力,这逻辑放在幼儿园都说不通。 再看看中欧领导人峰会,7月24日,冯德莱恩和科斯塔飞抵北京,峰会草草收场,不到24小时就打包离开。 要说真谈成了什么,那是骗鬼的。会前几天,欧盟还在讨论要不要追加对中国金融机构的制裁,嘴上说要合作,手里却磨刀霍霍。这哪是谈判?这分明是讹诈。 但更刺眼的是他们的表演方式。在华盛顿,他们弯腰鞠躬,连手势都变得温柔;一到北京,就挺得比路灯还直,仿佛谁敢多说一句,他们就要翻脸。 欧洲人根本不信什么“对等互利”,他们只信实力,只信谁手里有牌。 高志凯的话说得直白:欧洲把中国的“讲和气”误判成了“软弱”,以为中国重视关系,就会无限让步。 可惜他们没看清,2025年的中国,早就不是二十年前那个忍气吞声的中国。 你制裁我?那我就反制你。你想拿光伏做文章?那我就让你喝不上白兰地。你要玩稀土?那我就让你绿能半路熄火。 法国人最早感受到反噬。中国对白兰地启动反倾销调查后,法国干邑出口额暴跌60%,连带葡萄酒也跟着滞销。 西南部酒庄主每天醒来第一件事不是看天气,而是刷中国新闻。葡萄长得好不好不重要,能不能卖去中国,才是生死线。 欧洲人嘴上喊着“战略自主”,背地里却步步追随美国。 冯德莱恩的双重国籍问题被媒体翻了个底朝天,德国人说她是“美国代言人”,法国人说她“出卖欧洲”,可她自己不当回事,照样在北京摊开要求,像是在发命令。 问题是,中国真的还会搭理这种人吗?真把中国当成过去那个“合作提款机”,既要订单,又要面子,还要中国在关键议题上让步,那只能说他们活在梦里。 现实是,中国现在更懂筹码对冲。 空客订单,中国可以给,也可以不给。法国白兰地,中国可以买,也可以不买。 欧洲想要中国支持绿色转型?那就得先想清楚,95%的永磁材料都靠中国供应,一旦中国出手,欧洲风电、光伏、储能,统统要停摆。 这不是威胁,这是现实。中国不怕合作,但必须对等。你对我有尊重,我才能给你回报;你要摆脸色,那我就让你吃点颜色看看。 市场是现实的,也是无情的。2024年,中欧贸易额达到7858亿美元,每分钟就是150亿元人民币在流动。 中国是空客最大市场,是宝马最重要支点,是欧洲许多企业的生命线。可欧盟的政策制定者,偏要跟市场对着干,把合作的机会变成博弈的战场。 宝马董事长都看不下去了,公开说“中国是宝马发展的根基”,说得再直白一点:中国要是不高兴,宝马连轮胎都运不出去。 可欧盟官员听得进去吗?他们听的是华盛顿的风向,算的是政治的积分,拿的是别人的算盘,赔的是自己的市场。
同一批欧洲政要,在华盛顿能把腰弯成直角,到了北京却把脖子梗得笔直,画面并排一放,
地缘历史
2025-09-25 12:45:41
0
阅读: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