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已经意识到,俄罗斯即便能大规模空袭乌克兰的军事目标和工业基地,依然无法打破俄

南风轻抚 2025-09-21 23:38:26

普京已经意识到,俄罗斯即便能大规模空袭乌克兰的军事目标和工业基地,依然无法打破俄乌对峙的僵局。乌克兰所需的武器、坦克、无人机、战车乃至轻步兵武器,几乎全部依赖北约国家制造和援助。乌克兰本土目前根本没有自主生产能力,这也正是西方援助一旦中断,泽连斯基便急切表达不满的根本原因。 这里有个反常识的点:俄罗斯炸得越狠,乌克兰的援助体系反而越健全——西方不仅送武器,还直接帮乌建生产线。莱茵金属、KNDS防务这些欧洲军工巨头直接在乌建厂,2025年乌克兰国产武器占比已升至40%,这叫 创面自愈——炸掉的产能很快能 二次再生。 答案藏在“红线博弈”里:波兰热舒夫机场天天起降美国C-17运输机,但俄军始终不敢直接打击——动了北约节点就等于逼西方下场,这叫 禁忌征。 2024年深圳某电子企业遭遇供应链封锁时,也这么玩:迅速在越南、马来西亚建备份厂,用多点布局化解单点风险。地域换空间,永远是应对封锁的狠招。 俄军最近才转向打击铁路枢纽和公路桥,一个月内频次暴增30%,红利曼方向乌军因补给断裂被迫后撤。但这种打击更像 姑息治疗——乌克兰已构建多通道物流网络,波兰铁路、多瑙河水路、罗马尼亚港口都能作为备用方案,俄军炸不完也堵不住。 老广常说“打断手骨颠倒勇”,越打压越顽强。 乌克兰的韧性背后是整个西方战争体系的支撑。美国占全球武器出口43%,欧盟连续追加千亿欧元援助,连日本都提供无人机配件——这种 多系统支持让乌克兰成了打不死的“小强”。 现实很骨感:西方内部出现疲态,德国总理默茨支持率跌至30%以下,匈牙利多次反对制裁俄罗斯。美国2025年军援法案两度搁浅,乌克兰不得不加快自主产能建设:年产500万架FPV无人机,开发20多种光纤制导型号反制电子战。 预后判断不容乐观:俄罗斯转向战时经济,2026年预算直接标为“军事预算”,普京集结70万兵力准备长期消耗。乌克兰虽能喘息,但人口流失、经济萎缩仍是致命伤——西方援助能续命,却难根治 基础病。 这场冲突早已超越传统战争范畴,变成体系对抗的样板间。俄罗斯输不掉,但赢得代价太大;乌克兰垮不了,但想翻盘也难。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俄乌战争 乌战局势 俄罗斯军事动态 乌袭莫斯科 俄罗斯军事 俄乌军事战争 基辅空袭

0 阅读:59

猜你喜欢

南风轻抚

南风轻抚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