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媒表示,中国武力解决台湾问题的概率非常的低,因为中国有非常多的顾虑!德媒表示,中国武统台湾代价极为沉重。中国如果选择动武,肯定将面临国际经济制裁、全球供应链断裂、南海与台海大区域海域航运中断、涉险区域外资大量撤离、中国金融体系“崩溃”的危机。 先说德媒最吹的 “国际经济制裁”,听着挺吓人,可他们没说德国自己的麻烦。 德国三大汽车品牌大众、宝马、奔驰,2023 年在咱们中国卖了超 600 万辆车,占了他们全球销量的三分之一!要是跟着美国制裁中国,这些车卖给谁?德国本土的汽车工厂不得停工,多少汽车工人得丢饭碗,还有巴斯夫,在广东湛江砸了 100 亿欧元建工厂,要是制裁,这钱不就打水漂了。 更别说中国现在的新能源产业,早不是软柿子了。 全球每 10 块光伏板里有 8 块是中国造的,每 3 块电动汽车电池里有 2 块来自中国。就算有些国家想制裁,难道能不用新能源,能不开电动车,德媒只说中国怕制裁,却捂着自己企业的 “中国依赖症”,这不就是揣着明白装糊涂。 再看 “全球供应链断裂”,这事儿跟你我息息相关。你用的高端手机、笔记本电脑,里面最核心的 5 纳米、3 纳米芯片,90% 以上都是台湾台积电造的。 而咱们中国,是全球最大的芯片消费市场 —2023 年台湾卖给大陆的芯片就值 1500 亿美元,占了他们芯片出口的六成! 要是真动武,台积电的工厂要么停摆,要么芯片运不过来。到时候苹果新手机、华为高端电脑,甚至特斯拉的自动驾驶芯片,全得断供!可德媒只说中国怕供应链断,却不提全球电子产业都会跟着 “哭”,这不是只说一半话么。 还有 “南海台海航运中断,物流瘫痪”,德媒这话早过时了!以前中国进口石油,80% 都得走马六甲海峡、台海周边海域,可现在早铺好 “备用路” 了。中老铁路通了之后,东南亚的榴莲、大米从云南运进来,比坐船快半个月,还不怕海上出问题; 中欧班列 2023 年开了 2 万多列,咱们的家电、汽车零件运到欧洲,欧洲的奶粉、机械运回来,根本不用全靠海运;从俄罗斯买的石油,走西伯利亚管道,每年能运 3000 万吨,绕开台海也妥妥的。 就算海运真断了,这些陆路通道也能扛住压力。可德媒就盯着海上通道说事儿,完全没看到中国早把 “后路” 铺得稳稳的,这预判也太跟不上趟了! 至于 “外资撤离、金融崩溃”,现实跟德媒说的根本不是一回事。 2023 年全球外资都在收缩,可中国还吸引了 1.1 万亿元人民币的外资。特斯拉在上海建了新的储能工厂,宝马在沈阳加建了动力电池中心 — 这些外资企业精得很,要是中国金融真要 “崩溃”,他们会傻到往这里砸钱啊。 再说中国手里有 3.2 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就像家里存着厚厚的 “应急钱”,心里有底。现在数字人民币都能用来做跨境贸易结算了,就算有些国家想在金融上卡脖子,也没那么容易。德媒拿 “金融崩溃” 吓唬人,却没看到中国金融的 “抗打能力” 早今非昔比。 其实德媒最大的毛病,就是把台湾问题当成了 “算账题”,只算经济账,却忘了最关键的 —中国不想动武,不是因为怕 “代价”,而是因为台湾同胞是一家人! 这些年中国做的事,全是为了和平统一铺路:推动两岸经济合作协议升级,让台湾同胞在大陆能享受一样的教育、医疗福利,在福建建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就是想让两岸老百姓都过好日子。 德媒只看到了 “代价”,却没看到两岸血脉相连的情分,没看到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决心,更没看到和平统一对全世界的好处。要是台海真乱了,不光咱们买手机要涨价,德国汽车卖不出去、全球电子厂停工,这才是真正的 “双输”! 所以中国坚持和平统一,不是 “顾虑多”,而是看得更远、想得更全 ,毕竟大家日子过得好好的,谁愿意折腾?这些事,德媒没说,但咱们心里得清楚。
“不统、不独、不武”,这句骗了台湾人几十年的咒语,刚刚被赵少康,亲口翻译成了大白
【118评论】【94点赞】
用户12xxx69
中国武统台湾的唯一问题是“可能造成世界经济衰退” 当然,全世界可以装聋作哑,这样一切都依旧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