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们在南海问题上总觉得“力不从心”?其实最大的短板,说白了,就是缺少大型岛

古今知夏 2025-09-15 12:45:12

为什么我们在南海问题上总觉得“力不从心”?其实最大的短板,说白了,就是缺少大型岛屿。 菲律宾的巴拉望岛、印尼的纳土纳群岛,这两座岛才是南海博弈的 “王牌”,它们现在的样子,早把南海的格局拧成了我们不想看到的模样。 先看巴拉望岛,这可不是普通的小岛,它是菲律宾攥在手里的 “南海堡垒”。光面积就有 1.1 万平方公里,比 10 个香港还大,岛上不仅有能停大船的天然港口,还有能起降战机的机场。 更关键的是,它离南沙群岛核心岛礁就几百公里,站在岛上,几乎能盯着南海中部的一举一动。 这些年菲律宾没闲着,拉着美国把巴拉望岛改造成了 “军事据点”。 普林塞萨港原本就是个普通港口,现在被扩建成能给大型军舰加油、装物资的后勤基地;岛北边还新修了军用机场,美军的战机天天在这儿起降,2024 年美菲搞 “肩并肩” 军演时,双方直接从这儿出发,模拟 “封锁海域”“抢岛礁”,明摆着就是把这儿当对抗我们的 “前哨站”。 反观我们,虽然在南沙填了永暑礁、美济礁这些人工岛,但跟巴拉望岛比差太远了。人工岛面积小,没有天然淡水,也没有大片土壤,驻岛人员的吃的、用的,都得靠大陆或者补给舰长途运过去。要是遇到突发情况,补给跟不上,麻烦就大了。 而美菲依托巴拉望岛,随时能调船调飞机,我们在南海中南部行动时,总觉得被人盯着、卡着,这 “使不上劲” 的感觉,大半都来自这儿。 再看印尼的纳土纳群岛,它藏得更深,是卡住南海 “喉咙” 的关键。 这座群岛在南海西南部,正好守着一条重要航道 — 纳土纳海,我们从国外运能源的船,60% 都得从这儿过。印尼虽然不跟我们争南沙岛礁,却把纳土纳群岛当成了 “命根子”,这些年砸了几十亿印尼盾开发它。 岛上建了渔业加工基地,修了油气码头,还搞了个 “纳土纳经济特区”,吸引外资来搞旅游、挖海洋资源。更聪明的是,印尼还拿 “法律” 当武器,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把纳土纳周边划成了自己的 “专属经济区”, 2023 年还出台了《南海航行安全指南》,要求过往船只要提前报备。这一套组合拳下来,印尼没跟我们红脸,却悄悄把纳土纳周边海域攥紧了。 我们想在南海西南部巡逻、保航道安全,就得考虑印尼的规矩。可我们没有像纳土纳这样的大岛当支点,船要从大陆开过去,一来一回好几天,根本没法长期待着。 印尼却能依托纳土纳群岛,随时盯着航道,这种 “主场优势”,让我们在这儿的话语权一直没那么硬。 其实早年间,我们是有机会沾到这些大岛的边的,可惜当时的条件没跟上,把机会错过了。上世纪 70 年代,我们的海军还主要在近海活动,根本没法去远海盯着这些岛。 那时候菲律宾在巴拉望岛只派了几个警察,印尼甚至没在纳土纳群岛常驻人。要是当时我们能派科考队去建站,或者跟当地搞渔业合作,慢慢建立存在感,现在的局面可能完全不一样。 可那时候国内重心在搞经济,没把 “远海岛礁” 当优先事办,等反应过来,菲律宾、印尼已经开始抢着 “占岛” 了。 到了 90 年代,我们跟印尼关系好了,商量过纳土纳周边的渔业合作,印尼当时还想拉我们投资,可我们光顾着搞贸易,没趁机把权益说清楚,等印尼把岛开发起来,再想谈就难了。 更让人头疼的是,这两座岛还跟国际舆论绑在一起,让我们更被动。菲律宾天天在联合国递文件,说巴拉望岛是自己 “自古以来的领土”;印尼更会来事,邀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纳土纳建海洋保护区,让国际社会觉得 “这岛就是印尼的”。 我们手里有南海诸岛的历史证据,可国际社会看的是 “现在谁在管”“岛上有啥设施”。 我们的人工岛虽然在那儿,但跟巴拉望、纳土纳比,规模小、功能少,别人一看就觉得 “中国没实际控制大岛”,我们再讲历史,人家也不爱听,这舆论上的亏,也跟缺大岛脱不了干系。 说到底,南海 “使不上劲”,表面是缺大岛,实际上是这两座岛背后的麻烦太多:美菲靠巴拉望岛压缩我们的空间,印尼靠纳土纳群岛卡着航道,过去的机会没抓住,现在国际舆论又不占优。 但这不是说我们没能力改,只要看清这些关键,把船、岛、规则这些事捋顺了,慢慢就能把被动的局面拧过来 — 毕竟,南海是我们的海域,护好它,我们有的是办法!

0 阅读:7

猜你喜欢

古今知夏

古今知夏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