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成刚倒在玄武门的血泊里,李世民就转身冲向太子府,他没有停下脚步,也没有回头看

湖锦行 2025-09-14 11:19:13

李建成刚倒在玄武门的血泊里,李世民就转身冲向太子府,他没有停下脚步,也没有回头看一眼兄弟的尸体,他心里知道,一切都结束了,但他更清楚,还有一个人没处理,玳姬。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玄武门的晨雾还没散尽,李建成的血迹在青石板上凝结成暗褐色,李世民的铠甲上还沾着兄弟的血,却已调转马头,直奔东宫。 他要找的不是李建成的余党,而是太子妃玳姬,这个以美貌与聪慧闻名长安的女子,此刻成了他掌控权力的最后一块拼图。 东宫正殿里,玳姬坐在紫檀椅上,素裙没有一丝褶皱,指尖轻轻摩挲着袖口的刺绣。 她早从宫人的慌乱中猜到了结局,却没像其他姬妾那样哭闹,只是平静地迎上李世民的目光。她知道,自己和五个孩子的性命,都系在这场与权力的对峙里。 “我随你处置,只求保孩子们活。”玳姬的声音很轻,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决绝。李世民颔首,语气斩钉截铁,可转身时,眼底的冷意早已泄露。 三日后,五个孩子的尸体被悄悄抬出东宫,没有葬礼,甚至没有名字。玳姬没哭,只是把李建成留下的羊脂玉珮攥得粉碎,从此再也不说话。 宫人说她哑了,只有她自己知道,是李世民的背叛,掐断了她开口的念头。 后来,李世民将她纳入后宫,不是因为早年的倾慕,而是要把“太子妃”这个符号攥在手里,让满朝文武看见,他连兄长的遗孀都能掌控,何况天下。 不久,玳姬怀上了高阳。孩子在腹中踢动时,她冰封的心有了一丝松动,偶尔会对着小腹轻声说话。 李世民见状,常来她宫中,送来名贵的补品,可眼神里的审视从未消失。高阳降生那天,玳姬第一次笑了,可这份笑意没维持多久。 满月当天,太监抱着孩子说“皇后娘娘愿养公主,陛下已应允”,玳姬突然笑出声,笑到眼泪直流,再后来,她开始对着空殿说话,时而念叨孩子的名字,时而咒骂权力的冰冷。 太医诊断为“心疾”,却没人敢说,这是被权力碾碎的绝望。高阳在长孙皇后身边长大,一直以为自己是嫡出,直到十五岁那年,与太子李承乾争执时,对方怒喊“你是那个疯女人的女儿”,她才知道真相。 她偷偷找到冷宫时,玳姬枯坐在窗边,头发花白,早已没了当年的风姿。母女相拥的那一刻,玳姬浑浊的眼睛亮了些,竟慢慢恢复了神智。 李世民听说后,派了僧人辩机来为她讲经,或许是愧疚,或许是怕她再惹出乱子,这个温和的僧人,成了玳姬暗无天日的生活里唯一的光。 可这份光很快就灭了。高阳与辩机的私情败露,李世民震怒,下令腰斩辩机。他容不得任何人挑战自己的掌控,哪怕是僧人,哪怕是女儿的真心。 玳姬听说消息时,正拿着辩机送来的佛经,书页从手中滑落,她没捡,只是慢慢躺回床上,开始绝食。她的身体一天天消瘦,却再没说过一句话,也没掉过一滴泪。 眼泪早在孩子被杀时流干了,最后的光灭了,她连活下去的力气都没了。玳姬死时,李世民正在批阅奏折,案上摊着贞观盛世的户籍薄,人口增长,粮谷满仓。 听太监禀报死讯,他只是笔顿了顿,说“厚葬即可”,可最后,只有一口薄棺将玳姬埋在乱葬岗,连块刻名字的墓碑都没有。 后世提起李世民,多赞他开创贞观盛世,却少有人记得东宫深处,那个被权力碾碎的女子。 玳姬的悲剧,从来不是个人的不幸,而是皇权斗争中无数牺牲品的缩影,当权力凌驾于亲情、承诺与人性之上时,再辉煌的盛世,也藏着无法愈合的阴暗。 那么你们怎么看待这件事呢?欢迎在评论区说说你们的看法吧! 信源:中国知网

0 阅读:0

猜你喜欢

湖锦行

湖锦行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