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读#【趣味科学:#我们为何会被与自己相似的人吸引#?】据西班牙《趣味》月刊网

参考消息 2025-09-11 22:01:22

#夜读#【趣味科学:#我们为何会被与自己相似的人吸引#?】据西班牙《趣味》月刊网站9月5日发表题为《我们为何会被与自己相似的人吸引?科学揭示惊人遗传答案》的文章,内容编译如下:

很多情侣似乎拥有相似的外貌特征、态度甚至生活方式,这早已不是什么秘密。这种模式被称为“选择性交配”或“同型交配”,在人类和其他物种(从鱼类到鸟类)中均有记载。在社交媒体上,它甚至变成了一个流行游戏:他们是情侣还是兄妹?

科学界几十年来一直在探究其原因。迄今为止,已经提出了社会和心理方面的解释:对熟悉事物的舒适感、文化压力或寻找价值观相似的人。然而,没有一种理论能够完全解释这一现象。

新研究提出了一个意想不到的解释:关键可能在于特征和偏好的遗传继承。也就是说,我们不仅继承了我们的样子,还继承了我们被谁吸引。

这项研究由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进化心理学家凯特琳·哈珀和布伦丹·齐奇进行。研究结果日前发表在《心理学》杂志上,为我们如何选择伴侣提供了一个新颖的视角。

研究者提出,当一个人继承某个特征(如身高)时,他也可能从父母中另一方那里继承了对同一特征的偏好。因此,一个高个子不仅因基因而高,而且也倾向于被高个子的人吸引。

这个简单的机制可以解释为什么会自然而然地、无需有意识的计划,就产生了基因相关性,使得个体寻找与自己相似的伴侣。

为了验证他们的假设,哈珀和齐奇采用了一种创新方法:计算机模拟模型。他们创建了虚构的种群,其中的个体既具有遗传特征,又具有对某些特征的遗传偏好。

研究人员观察了这些虚拟种群超过100代,其中个体根据这些偏好选择伴侣。令人惊讶的是,在没有引入任何文化或社会因素的情况下,系统自动产生了选择性交配的模式。

“基于代理的建模帮助我们连接了各个点:通过模拟种群,我们能够看到同型交配自然出现,无需额外的假设或过程。”哈珀说。

即使模型添加了更现实的条件(如子女数量上的选择压力),特征与偏好之间的相关性仍然出现,尽管稳定性较低。

这项研究最引人注目的一点是其简洁性。无需复杂的社会理论,该模型表明,当偏好和特征一起遗传时,伴侣之间的相似性可以自然产生。

这一发现不仅解释了人类中的现象,也可能适用于其他动物物种。例如,在鱼类中观察到它们倾向于选择具有相似特征的伴侣,而此前人们一直将这种现象归因于环境因素。

“由于这个机制非常普适,它也可以应用于动物的同型交配,其中许多针对人类提出的解释是说不通的。”哈珀说。

哈珀和齐奇的提议将不同的观察结果统一为一个连贯的解释:对相似性的热爱可能铭刻在我们的生物学中。

尽管研究使用了诸如身高等例子,但作者指出,这种机制也可以应用于个性或行为特征。如果一个人从父母一方遗传了外向性格,又从另一方遗传了对外向者的偏好,那么他们最终更有可能与具有这种性格特质的人在一起。

这对群体遗传学具有重要影响。当具有相似特征的人系统地配对时,就会产生遗传亚群,其中某些特征得到加强。

“这一发现的力量在于其简约性:它表明一个困扰研究者数十年的现象,可以通过一个一直隐藏在显而易见之处的解释来理解。”哈珀说。

最终,这个过程可能会影响人类和动物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展示了像选择伴侣这样亲密的事情如何具有深刻的进化影响。

该研究并不否认社会、文化或情感因素在吸引力中的重要性,而是揭示了在表面之下,存在一种生物学机制,几乎不可避免地预先决定了我们的选择。

研究人员强调,这一发现为理解进化心理学和吸引力模式开辟了新的途径,并有助于探索某些特征如何随着时间在人群中传递。

用哈珀的话说,其价值在于结果的清晰性:一个看似复杂的现象可以用一个简单而普遍的规则来解释。同时,它也提醒我们,即使在爱情的领域里,基因也有发言权。(编译/韩超)

0 阅读:18
参考消息

参考消息

《参考消息》创刊于1931年,是中国发行量最大的日报。